名称

漳河镇

拼音

Zhānghé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荆门市

所在区县

东宝区

名称含义

“烟墩”:烽火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了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镇”指乡级行政区。

名称起源

原名烟墩集,因镇处于古代战争报警设施烟火台处而得名烟墩,又境内有漳河水库,故更名。

名称历史

原名烟墩集,明代属安陆府荆门州;清代属荆门州平泰村.民国时期,设百爱乡公所,乡下辖保,归荆门县管辖。集镇所在地为第一保(日伪时,短期实行联保制)。1949年2月,荆门解放,漳河为第三区,辖15个乡(安团、西河、毛河、刘河、高集、苏集、太平、车轿、却集、周集、袁集、何场、冯店、付集、青龙)。1956年撤区并乡,区级机构转换为指导组,指导组辖5个大乡(安团、刘河、烟墩、车轿、何场),太平乡划出,集镇称烟墩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烟墩万能人民公社“(称”大公社“)。除辖上述5个大乡外,另增掇刀乡。1960年,成立漳河公社(史称”小公社“ ),下设烟墩管理区和鸡公尖管理区。1963年,漳河公社撤销,恢复烟墩区,下设周集、却集、安团、烟墩、车桥、何场、观音7个公社。1978年12月,撤销公社,成立烟墩管委会,管委会下设7个管理区(安团、烟墩、周集、却集、掇刀、车轿、观音),何场划入团林。1984年,撤销管委会,设区,下辖7个乡(安团、烟墩、周集、却集、掇刀、车轿、观音)。1987年10月,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安团7个村独立建乡,却集9个村划入何场乡,原烟墩区其他5个乡组建烟墩镇。1998年1月,烟墩更名漳河镇,属东宝区管辖。2001年3月,全市合并乡镇,上述安团7个村、却集9个村仍划归漳河,组建漳河镇,属东宝区管辖。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