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

名称

桐庐县

拼音

Tónglú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浙江省

所在城市

杭州市

所在区县

桐庐县

名称含义

桐庐县命名由来,说法有三:一、以居桐溪地,因名桐庐(《浙江通志》据《元和郡县志》);二、桐溪侧有大椅桐,垂条偃盖,荫蔽数亩,望之如庐,遂名桐庐(《一统志》据《寰宇记》);三、昔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指桐为姓,故山名桐君,县名因山得名桐庐(据《方舆胜览》)。以持第三说为多。

名称起源

三国吴黄武四年(225),析富春县桐溪乡置桐庐县。

名称历史

三国吴黄武四年(225),析富春县桐溪乡置桐庐县,属吴郡。南朝陈祯明元年(587),改属钱塘郡。隋开皇九年(589),桐庐并入钱唐县,属杭州。仁寿二年(602),复置桐庐县。次年,改属睦州。大业三年(607),改睦州为遂安郡。唐武德四年(621),析桐庐县西北7个乡置分水县;于桐庐置严州,为州治所,州治与县治同城。七年(624),废严州,分水复入桐庐,属东睦州,次年复改睦州。武周如意元年(692),复析置分水县,以颂武后故,更县名为武盛。神龙元年(705),武盛县复名分水县,同属睦州。天宝元年(742),改睦州为新定郡。乾元元年(758),复改称睦州。宝应元年(762),析分水西部地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复归分水县。光化三年(900),桐庐改属杭州,分水仍属睦州。天祐三年(906),又析分水县东北五乡(南新、宁善、新登、广陵、桐岘)入临安。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桐庐复属睦州。宣和三年(1121),改睦州为严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属建德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属建德路。至正十八年(1358),属建安府。明洪武八年(1375),改属浙江行省严州府。1912年,废府,改省直辖。1914年,设道,属金华道。1927年,废道,又改省直辖。1935年,属兰溪行政督察区。1936年5月,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39年,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0年,属浙西行署。1943年,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1947年,复改省直辖。1948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桐庐、分水属建德专区。1950年3月,改属临安专区。1953年1月,改属金华专区。1955年3月,复属建德专区。1958年11月,分水、新登2个县并入桐庐县;12月,划属金华专区。1959年5月,新合人民公社划归浦江县。1960年8月,富阳县并入桐庐县,改属杭州。1961年12月,析原富阳、新登县辖地及原分水县贤德人民公社区域复置富阳县。1962年7月,新合人民公社复属桐庐县。、

桐庐县

桐庐县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