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淳化县

拼音

Chúnhuà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陕西省

所在城市

咸阳市

所在区县

淳化县

名称含义

以北宋太宗淳化年号而名,得名淳化县。淳化寓意民风淳朴,教化敦厚。

名称起源

以北宋太宗淳化年号而名。

名称历史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云阳为关中41县之一,县下设乡,乡下为亭,开本境置县之端。县治在今城前头村北,凉武帝村东(即甘泉宫,秦称林光宫)。西汉景帝二年(前155),为左内史辖。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属左冯翊。于其地置云陵县,辖今县地东北部,县治在今铁王乡故城村。平帝元始四年(4)撤云陵县,其地并入云阳县,属左冯翊。北魏初,县境西北部仍为抚夷护军,东南部为三原护军。北魏(430),撤销抚夷护军,改属雍州北地郡。太和十一年(487),设立云阳县,辖原抚夷护军地,属雍州北地郡,县治迁长街村(今泾阳县口镇南);东南部归三原县,属建忠郡。北周明帝时,云阳县改属云阳郡;东南部属华池县,归冯翊郡。隋时,云阳县治在今泾阳县云阳镇故水冲城一带。开皇三年(583),撤云阳郡,改属宜州。大业二年(606),改属雍州。大业三年(607),废州复郡,本县改属京兆郡。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分云阳县北部的金龟、平泉、古鼎3乡及山后的甘延、温丰、威远3乡,于梨园镇(今县治所在地)置淳化县,以年号而名,属耀州。宣和元年(1119),改属邠州。金皇统元年(1141),本县属金国地,隶庆原路邠州。元至元七年(1270),三水并入本县,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巩昌路邠州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本县北部属陕甘宁边区。1933年4月—1934年2月,本县北部苏区,属陕甘边区照金根据地;1934年2月—1935年10月,分东西2区,西区谓赤水(既体现红色政权之意,又含三水部分境域而名),东区称淳耀(是为淳化、耀县两县地之合而名)。隶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1935年11月,赤水区改建为赤水县,隶关中特区辖。1949年2月,赤水县改为淳化县,县政府移今县城。1935年10月,淳耀区改建为淳耀县,隶关中特区辖,1943年9月,淳耀县下辖区公署6个(其中包括耀县四、五、六3个区公署),直辖乡政府1个。1943年10月,淳耀县与同宜耀县合并,原淳耀县所辖本境的一、二、三区及直属乡划归赤水县。1949年2月24日,本县县城解放,赤水县改为淳化县,属陕甘宁边区三原分区辖。建国后1950年5月改属咸阳专区所辖,是年改属宝鸡专区,1957年,复属咸阳专区;翌年12月,并入三原县,原辖地划编为官庄、十里塬、方里、淳化4个公社;1961年9月,复为淳化县。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