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龙凤镇
拼音
Lóngfèng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所在区县
恩施市
名称含义
龙凤:传说中的神灵动物;镇:集镇。
名称起源
以政府机关所在地命名。龙凤坝最早称为楼房坝,其因是龙洞河入带水河处的响水塘上,明朝末期建有座楼房,时称该地为楼房坝。“龙凤坝”传说有二: 其一:民国二年(1913)王、康、廖三姓在龙洞湾一带经营纺织、粮油等,为扩大经营,邀约股东组成“八大股”,开始选址建房,股东们集聚龙洞对面的匡家坡上前后一观,见东有龙洞清泉涌出,西有带水穿坝而过,坝中芭茅丛生,白鹤在坝中栖息,此乃东有龙喷泉,西有凤筑巢,观其景正应“龙凤呈祥”之吉兆。亦称此地为 “龙凤坝”。其二:龙洞对面山上一古树参天,似展翅飞翔的凤凰,古有龙前有风,中间一坝,取龙凤呈祥之意,“龙凤坝”由此得名。
名称历史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属恩施县市郭里二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 为龙凤联保1保,属恩施县第一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龙凤联保1保,属第一北乡区(熊家岩)龙凤坝乡,区公所驻地熊家岩,为龙凤坝乡、鸡心岭乡、向家村乡、大坝乡;民国二十九年(1940)改设龙凤镇、向家镇、杉木镇、龙马乡,龙凤镇下辖12保,向家镇下辖11保;杉木镇下辖12保;龙马乡下辖8保。 1950年改设龙凤区,辖龙凤、向家村、七里、燕子、和湾、三岔等乡的74个村;时杉木坝为增设区建制,辖猫子、保扎、龙马、左家坝、青堡等20个村;1953年龙凤为第一区;1954年撤销杉木区,部分合并到龙凤区。 1958年撤区建社,为龙凤人民公社,辖金子、 旗峰、核桃、二坡、向家、吉心、杉木坝、珞珈、店子、猫子、金龙、三河、竹园等13个管理区。时辖内的碾盘、青堡、龙马管理区属屯堡管辖。1961年恢复区建制,设立龙凤区公所,辖店子、金龙、杉木、竹园、吉心、西流、金子 、旗峰、核桃、猫子10个公社。时辖内的碾盘、青堡、龙马公社属屯堡管辖。1966年撤销龙凤区,将其所辖区域并入灯塔区,区公所驻地龙凤坝,辖区高桥坝、头道水、周家河、鸭子潭4个管理区及五峰山大队,辖区范围扩至11个公社59个生产大队;1968年改为灯塔区革委会,驻地龙凤坝,辖红旗、永红、五峰、七里、长堰、金子、旗峰、金龙、核桃、竹园、吉心11个公社59个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改为龙凤人民公社,将原小公社改为管理区原屯堡的龙马、碾盘、青堡,原龙凤所辖的猫子公社及保扎大队,太阳河所辖的茶山、金红、青山大队合并组建为龙马人民公社;1981年为龙凤公社和龙马公社,龙凤公社辖28个大队1个林场1个水库鱼场,龙马公社辖5个管理区22个大队1个农科站1个林场。 1984年市县合并,撤销龙凤公社设龙凤坝镇,辖店子槽管理区、后山坡、八龙坪、太阳坡、龙凤居委会;时小龙潭乡、向家村乡、杉木坝乡划归红庙区管辖。吉心乡划归七里管辖,时龙马区辖左家坝,猫子山、碾盘、青堡、茶山洞乡及龙马镇。1985年小龙潭乡、向家村乡、杉木坝乡划归龙凤坝镇管辖,龙凤坝镇共辖小龙潭、向家村、杉木坝、店子槽、吉心5个乡1个街道。 1997年撤区建乡,改为龙凤坝镇人民政府,辖龙凤、杉木、吉心、店子槽4个 管理区;2001年龙凤镇龙马乡合并,组建龙凤镇人民政府, 驻地龙凤坝,辖50个村1个居委会。 2002年为龙凤镇,下辖店子槽、古场坝、杉木坝、吉心、二坡、龙凤、小龙潭、三河、三龙坝、双堰塘、向家村、大转拐、龙马、柑子坪、猫子山、左家坝、青堡、碾盘18个村和龙凤社区。
热门文章
茅坪镇
丰收乡
川店镇
孙福集乡
杨家镇
李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