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长埫口镇

拼音

Chángtǎngkǒu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区县

仙桃市

名称含义

长埫口:指长埫口集镇(政府驻地);镇:指乡级行政区划单位。

名称起源

清时汉水洪水暴涨,将此地冲成水潭,来往之人须淌水而过,名长淌口,后演变为长埫口

名称历史

长埫口地区远在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属惠怀县;北复属复州建兴县;隋大业三年(607)属沔阳县;唐、五代、宋属复州沔阳县;元属沔阳府玉沙县;明代,沔阳设38村,长埫口地区一部分属下查村,一部分属窑头村;清雍正十二年(1734),长埫口地区属沔阳州北方拱辰乡;清光绪年间,长埫口地区属沔阳州北乡;1932年,属沔阳县第十区,境内划分为匡脉,长久,恩福等乡;1946年,境内设长埫口乡、恩脉乡、隶属沔阳县;1949年沔阳县民主政府成立,长埫口属沔阳县第三区(下查埠);1950年下半年,第三区区政府从下查埠迁长埫口;1952年从第三区(长埫口)析置十一区(下查埠),1953年,十一区并入第三区。1956年元月三日,第三区改为长埫口区,6月改长埫口区为长埫口指导组,辖黄坛、八坛、沙路、柳集、茭排、曾台6个乡,64个高级社;1957年12月,撤销指导组,恢复长埫口区,辖区未变;1958年10月撤销长埫口区,成立长虹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为长埫口人民公社,下辖公明、柳集、沙路、曾台、八坛、红坛6个管理区;1961年6月撤销长埫口公社,恢复长埫口区,改管理区为人民公社;1974年11月,撤销长埫口区,分别设立红潭公社(驻长埫口)、八潭公社(驻北小垸子)、公明公社(驻敦厚);同年10月,公明,红潭两公社合并为红潭公社;1978年10月,八潭,红潭两公社合并为长埫口公社(驻长埫口);1984年2月撤销长埫口公社,恢复长埫口区,下辖红潭乡、集木乡、八潭乡、大福乡、敦厚乡、曾台乡、周帮乡、长埫口镇;1987年10月,长埫口区更名为长埫口镇,下辖24个村,并从长埫口区析置大福乡(辖23个村),敦厚乡(辖20个村)。1998年4月,撤销大福乡,设立大福镇;2001年2月26日,撤销敦厚乡,大福镇,将原敦厚乡,大福镇的行政区域划归长埫口镇管辖,长埫口镇下辖64个村,467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17个居民小组。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