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回龙镇

拼音

Huílóng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贵州省

所在城市

遵义市

所在区县

习水县

名称含义

在清中至民国末年间,曾是黔北佛教发祥地之一,回龙街上原有一座古庙,相传叫“天王庙”,其大雄宝殿的正殿大厅外有8根直径60厘米粗的木柱,每根柱上都精细地刻有一条活灵活现的龙。传说一日,僧人们正在打扫庭院,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其中两条龙离柱下地欲走,僧人们见状急忙用扫帚奋力将龙追赶回龙柱上,并用大铁钉固定于柱。之后,“天王寺”改为“回龙寺”。根据群山巨龙欲飞欲回的自然景观和雕龙离柱又回的美妙传说,后来,“回龙寺”便远近闻名,并作为地名相传下来,故名。

名称起源

因辖区内寺庙回龙寺得名。

名称历史

1949年11月,仁怀县解放,各区相继建立政权。1950年元月初,桑木区署设仁怀办事处,辖马桑、回龙、周家、二郎、桑木、永安、兴隆七个乡;回龙,周家属回龙区。1950年5月,七乡划为十、十一、十二等三区。十区区公所设回龙寺,辖回龙(包括回龙、郎庙、洞湾和瓮坪乡部分村)和周家(包括今周家、向阳和瓮坪部分村以及桑木区的水田村)。1953年民主建政,水田村划到桑木区,其余建为翻身、周家、瓮坪、中心、回龙、水利、郎庙、大湾、罗家、向阳10个乡。1956年10个乡合并为回龙、周家、瓮坪、郎庙、向阳、罗家6个乡。1958年政社合一,改区为公社,改乡为管理区,回龙公社辖永兴、回龙、郎庙、瓮坪、周家、向阳六个管理区。1961年将回龙公社改为回龙区,六个管理区合为回龙、郎庙、永兴、周家四个公社。1963年划为回龙、永兴、郎庙、周家、瓮坪、向阳六个公社。1965年以区划调整回龙从仁怀县划归习水县。1969年撤区并社,回龙区划为永兴、向阳两个公社直属习水县。永兴公社驻地设在回龙区公所,1970年复区复社,回龙区辖永兴、回龙、郎庙、瓮坪、周家、向阳六个公社。1984年各公社改为乡。回龙区辖洞湾、回龙、郎庙、瓮坪、周家、向阳六个乡,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撤销回龙区建回龙镇,名称沿用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