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县

名称

翼城县

拼音

Yìchéng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山西省

所在城市

临汾市

所在区县

翼城县

名称含义

据《翼城县志》,因在翔翱山下,山形如鸟舒翼,以山形为名,故名“翼”。古时“都”均称“城”,翼都即“翼城”,故而得名。

名称起源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北绛县为翼城县。

名称历史

尧舜时期,尧受封于唐地。夏商时,仍称唐。周成王三年(前1040),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子燮父改唐为晋,都翼。春秋为晋都,称故绛。秦汉为绛县地。东汉为绛邑县之翼城。南北朝北魏太和十二年(488),置绛县,十八年(494),改称北绛县,属平阳郡。孝昌三年(527),置北绛郡。北齐废南绛郡,与北绛郡北绛县合。北周境分置北绛县、小乡县,分属晋州北绛郡和绛州正平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北绛县改名翼城县。义宁元年(617),置翼城郡。唐武德元年(618),郡废,置浍州,二年,改北浍州,四年,州废。天祐二年(905),改名浍川县。五代后唐长兴元年(930),复名翼城县,徙治王逢寨,即今治。宋代属绛州。金兴定四年(1220)七月,升为翼州。元初州废,复名翼城县,属绛州。明洪武二年(1369),改属平阳府。中华民国时期,翼城县初属河东道,为二等县。1928年,道废,县直隶省政府管辖。1938年,为日军占领。1941年8月,为适应抗日需要,于县东北隅设青城县。曲(沃)高(平)公路以南为翼城县,以北原翼城县二区大部分村和五区全部划归青城。1942年,先后属豫晋区、太岳区。1944年,属太岳三专区。1945年12月,废青城县,二、五区回归翼城,改属太岳二专区。1947年4月,翼城解放,属太岳第二行政公署。1948年8月,设翼城临时专署,辖翼城、浮山、安泽、霍县、沁水、绛县、垣曲7县。新中国成立初,仍属翼城临时专署,1950年,改属临汾专区。1954年,属山西省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分为临汾、运城两个地区,县属临汾地区。2000年,设临汾市,县属临汾市管辖。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