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楼街朝鲜族乡

拼音

Lóujiē Cháoxiānzú Xiāng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吉林省

所在城市

通化市

所在区县

辉南县

名称含义

因楼街属朝鲜族聚居地,故为楼街朝鲜族乡。

名称起源

清咸丰年间,有李姓和姜姓两户人家在此垦荒种地,为了防范野兽的侵袭,盖起了木头楼子看护庄稼,称为李家楼、姜家楼。统称之为“楼上”。后来垦荒农民逐渐增多,形成居民点,木头楼子沿街而筑,越盖越多, 1900年定名为楼街。

名称历史

据《辉南县志》记载:清代初期,这里被封禁为盛京围场。光绪五年(1879),设置海龙厅时,归海龙厅的海聚社管辖。光绪二十八年(1902),盛京围场全部开禁,逐渐形成居落,海龙厅升为府。宣统元年(1909),海龙府划出东南8社,设立辉南直属厅,归辉南厅海聚社管辖。1913年,废厅改县,改为辉南县,本镇属之。1919年(中华民国8年),辉南县将8个社改为8个区,归第六区管辖。1923年,辉南县将8个区改为8个社,原冠于社首的“海”字改为“辉”字,归辉聚社管辖。1925年辉南县将8个社改为4个区,归第二区管辖,为第九村楼街。1928年(中华民国17年),废除区制。1935年,辉南县设立5个警察区,归第三警察区。1945年11月,辉南县民主联合政府成立后,把全县划为8个区,为四区(平安川区)管辖。1956年3月,改区村制为乡镇制,由原四区的楼街村和茂盛村的4个屯、四合村的2个屯组成楼街乡,辖楼街、义龙堡、柳毛沟、茂盛堡、长兴堡、安全堡、三合堡、四合堡、丁家街9个屯。1958年3月,全县乡镇调整,龙泉乡并入楼街乡,辖楼街一、楼街二、龙光、龙泉、跃进5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驻地楼街。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中,为东风人民公社所辖楼街管理区。1961年,全县人民公社调整,东风人民公社改为平安川人民公社,由原平安川人民公社的楼街、板石河、长虫哨、姜家街、鞠家街、龙泉、龙关7个管理区组成楼街人民公社,辖楼街、全胜、茂盛、龙泉、龙光、板石河、鞠家街、姜家街、长虫哨9个生产大队。1962年,全县人民公社调整,楼街人民公社辖全胜、楼街、龙泉、龙光、义隆、茂盛6个生产大队。1982年,全县调整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楼街人民公社辖楼街、义隆、茂盛、龙泉、龙光、光明、长兴7个生产大队,64个生产队。1983年,全县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改革,楼街人民公社改为楼街乡,辖光明、楼街、龙泉、茂盛、长兴、义隆、龙光7个村,2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83年9月26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同意,同年11月11日将楼街乡改为楼街朝鲜族乡。2005年2月5日,全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撤销高集岗镇、平安川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并入楼街朝鲜族乡。名称沿用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