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通济街道

拼音

Tōngjì Jiēdào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山东省

所在城市

青岛市

所在区县

即墨区

名称含义

以明代即墨城西门额题“通济”得名。“通济”这个名称古为今用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品位。即墨城 为隋代所建 ,开西门“临川”。明万历二十八年( 1600)重修城池 ,改题西门旧额为“通济”。原来的意思是通向济南府 ,后引申为通向有粮食的地方 ,通向富裕的地方。此处为即墨西部城区 ,故以 通济命名 ,为通济街道。

名称起源

根据历史古迹名称而得名。

名称历史

辖域夏、商、西周属莱夷地。春秋属东莱 ,战国属齐即墨邑。秦属胶东郡即墨县。西汉至北齐属长广 县。隋至明清属即墨县。清末分属即墨县里仁乡、福海乡、灵山乡。民国初年分属城区、里仁区、温 泉区。 1931年起分属第一区和第五区。 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属“青岛特别市即墨区” ,抗战结 束后复属山东省即墨县。 1950 年后分属即墨县第六区(城厢区)、第十五区(信村区)、第五区(长直区)、第十四区(马山区)和城关镇。 1952年建乡 ,分属城关镇的西关乡、大同乡、河南乡 ,城厢区的 龙湾乡、营上乡、韩村乡、后疃乡、李村乡信村区的西城乡、楼子疃乡、下泊乡、元庄乡信村乡、仇 家乡 ,长直区的郭庄乡 ,马山区的山东乡、埠南乡等。 1956 年即东县、即墨县合并后分属即墨县马 山区、即城镇、长直区、段村区。 1958年3月撤区并乡后大部属下泊乡 ,小部属营上乡、即城镇、韩 村乡;同年9月撤乡后分别成立卫星人民公社(下泊乡)、红旗人民公社(营上乡)、即城人民公社(即城镇)、火箭人民公社(韩村乡)。 1959年分别改称下泊人民公社、营上人民公社、城关人民公社、韩村 人民公社。 1961年韩村人民公社并入城关人民公社。 1973 年营上人民公社的于家庄、纪家庄、北山 东、南山东等6个生产大队划入下泊人民公社。 1984 年人民公社撤销 ,城关人民公社改设即墨镇,辖 53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4 个城区街道 ,有居民 18117 户、74686 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5162人;下泊人民公社改设楼子疃乡 ,辖 39 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 ,有居民 10677户、43989 人 , 其中非农业人口为 3685 人。 1989 年即墨县撤县设市后皆属即墨市。 1993 年楼子疃乡撤乡设镇 ,改 称楼子疃镇。 1998 年即墨镇撤销 ,分设通济、环秀、潮海3个街道。从原即墨镇划人的 13 个村、从 原营上镇划入的9个村以及从原楼子疃镇划入的 2 个村 ,共 24个行政村组成通济街道。 1998年,楼子 疃镇改称马山镇。2001年 ,马山镇并人通济街道。2005年 ,北安街道郭庄一村、郭庄二村、郭庄三 村、郭庄四村、郭庄五村、黄家埠南、姜家埠南、朱家埠南8个村划入通济街道。2017年 ,即墨市撤 市设区 ,通济街道属即墨区。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