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澄城县
拼音
Chéngchéng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陕西省
所在城市
渭南市
所在区县
澄城县
名称含义
汉置徵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置澄城县时,因“徵”与“澄”同音,误为澄。另外一说是以县城西河有澄泉而得名。
名称起源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置澄城县。1961年9月,恢复澄城县建制。因县政府驻地澄城而得名。
名称历史
春秋属晋国,为北徵、王官及郊地。周顷王二年(前617),秦伐晋取北徵。秦置北徵县,属内史。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属河上郡,九年(前198),属内史。景帝年间易名徵县,属左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属左冯翊。新莽改三辅为六尉郡,改徵为氾爱,归列尉大夫。东汉撤销氾爱,辖地并入合阳(一说并入重泉)。三国魏属雍州冯翊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于徵县地改置澄城县,并兼置澄城郡,另置五泉、三门县。孝文帝十年(486),郡内增设宫城、南五泉两县。西魏大统六年(540),南五泉县改名朝邑。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销五泉、三门两县,辖地并入澄城县。隋开皇三年(583),撤销澄城郡。大业三年(607),澄城县属冯翊郡。唐贞观元年(627),澄城县属关内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属京畿道,天宝元年(742),属冯翊郡。乾元元年(758),复属同州。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属河中府。后唐同光元年(923),复属同州。金皇统二年(1142),属京兆府路。元代属陕西行中书省,先后属安西路、奉元路。明洪武九年(1376),属陕西省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同州。清代隶属陕西省潼商道同州府。1913年,属陕西省关中道。1933年,由省直辖。1939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1948年11月,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49年,归大荔分区。1950年,大荔分区撤销,归渭南分区。1956年10月,改由省辖。1958年12月,澄城县撤销,将韦庄、醍醐、业善、寺前地区划归大荔县,其余并入蒲城县。1961年9月,恢复澄城县建制,划入大荔、蒲城的地域复归澄城,属渭南专区。1968年,渭南专区改称渭南地区,澄城县属之。1994年12月,撤销渭南地区,设立地级渭南市,澄城县隶属渭南市。
热门文章
万祥镇
高安街道
香山街道
亮甲店镇
城西街道
汤泉满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