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陆溪镇
拼音
Lùxī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咸宁市
所在区县
嘉鱼县
名称含义
陆溪口原名刀环口,以陆水河出江水环流如刀形而得名。后因三国东吴大将陆逊驻兵于此,又是陆水河的出江之口,陆水原为溪水,故称陆口、陆溪口,“陆溪以陆逊而名兮”。“镇”指乡级行政区域。
名称起源
陆溪口古名刀环口,因三国时吴将陆逊曾驻此,改名为陆口,沿镇环流的隽水河改名为陆水河。陆水乃是溪水,也称陆溪,陆口为溪水出口处,故称陆溪口。“陆溪以陆逊而名兮”。明代陆溪口建镇时即名陆溪镇。
名称历史
陆溪口古名刀环口,以“陆水自界石下湾,环数里,绕陆溪镇文昌街出江”,水环流如刀形而得名;又名蒲矶口,以陆水“经蒲矶山北入大江”得名;至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陆逊驻此之后,“陆溪以陆逊而名兮”,隽水遂名陆溪、陆水,遂有陆口、陆溪口之名。镇地汉属沙羡,晋属沙阳,隋属蒲圻县。晋太康元年(280年)直属怀仁乡,至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始建嘉鱼县,乡未变,属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属怀仁里。明正统元年(1436年),陆溪口始建镇制,名陆溪镇;清康熙四年1665年),分怀仁里为二,陆溪口与界石村、普乐村同属下怀仁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属第五自治区。1912年属第五行政区,1931年属第四区公所,1934年属第二区署。1938-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地方政权先由“维持会”取代,后成立日伪陆溪区公所,原国民党第三区署亦同时管辖。1945年11月,全县划为五乡五镇,陆溪镇辖12个保,普乐为第三保,陆溪口为第四保,界石为第五保。新中国建国初属第四区,1951年11月,陆溪口为陆溪街,普乐为四合村,界石分为洪界、湖林两村,属普乐乡辖,属第五区。1953年陆溪口复名陆溪镇,普乐乡改普乐村属红星乡。1957年陆溪镇政府改办事处,属红星乡。1958年10月,陆溪镇为管理区,属陆溪公社。1971年属红星公社。1975年红星公社改名陆溪公社。1984年2月,镇升为县辖,下辖普乐村、界石村、渔业村和一个居民委员会。1987年9月,增辖官洲乡,2001年3月,虎山乡并入陆溪镇,至此,全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2004年9月,合村并组,陆溪镇合并为界石、官洲、邱家湾、藕塘、花园、印山、虎山、铜山8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57个村民小组、8个居民小组。
热门文章
万祥镇
高安街道
香山街道
亮甲店镇
城西街道
汤泉满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