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科尔沁左翼后旗
拼音
Hôrqin Zuǒyì Hòuqí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内蒙古自治区
所在城市
通辽市
所在区县
科尔沁左翼后旗
名称含义
“科尔沁”一词,是在狄(商)蒙古时代就已形成的蒙古语专用名词(horci),为弓箭手或弓箭者之意。《左传》《淮南子》《吕氏春秋》《国语·周语》等书籍中记载了“科尔沁(horci)”一词,其汉文音译为“多射”,是国王、君主、可汗(皇帝)身边的护卫者,王室、王宫的护卫者。至成吉思汗时代,指成吉思汗时皇帝卫队中专门披弓挂箭的卫士,也就是弓弩手,被称为“科尔沁卫队”(意为锐利卫队)。
名称起源
清顺治七年(1650),设科尔沁左翼后旗。
名称历史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科尔沁部归后金国节制。崇祯五年(1632),改隶满州正黄旗。崇祯九年(1636),以后曾与宾图郡王旗(科左前旗)合为一旗。清顺治七年(1650),设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咸丰五年(1855),僧格林沁晋升为亲王,赐“博多勒噶台”号,称博多勒噶台亲王旗,简称“博王旗”,一直沿称到1931年。清代属外藩蒙古内札萨克,直隶于理藩院,军国大事受盛京将军节制,会盟地在哲里木。中华民国时期,归属奉天省,受哲里木盟盟长监督,地方军事由洮辽镇守使支配。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设东科后旗公署,隶属兴安南分省和兴安总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旗内各界人士共议建立东科后旗地方自治政府。1946年3月,改民主政府,隶属科尔沁左翼三旗联合办事处、兴安南地区行署和哲里木省政府;同年9月,国民政府在吉尔嘎朗成立东科后旗,归属辽北省。1947年6月,恢复东科后旗民主政府,归属内蒙古自治区;7月,恢复科尔沁左翼后旗,隶属哲里木盟。1953年6月,哲里木盟撤销,归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署。1954年4月,东部区行署撤销,复属新恢复的哲里木盟。1969年,随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又随哲里木盟归属内蒙古自治区。1999年1月,撤销哲里木盟,设立地级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隶属通辽市。
热门文章
干城乡
导墅镇
太清宫镇
北塔区
夏甸镇
朔北藏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