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拐儿镇

拼音

Guǎi'ér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山西省

所在城市

晋中市

所在区县

左权县

名称含义

据该村人们流传,拐儿镇原名黄沙镇,后因其坐落于三条沟谷交叉处,故改名拐子村,之后又传为拐儿村。

名称起源

因镇政府驻地所在村得名。

名称历史

宋、元实行社、管制,政区地域属黄漳管。明代实行坊、乡制,政区地域属黄漳乡。清代实行里、村制,政区地域属五指里。1918年,政区地域属辽县二区。1939年7月,日本侵略军占据县城,辽县抗日民主政府移驻西黄漳村。1941年9月,辽县与辽西县分置,政区地域分属辽县一区、六区。1942年,辽县更名为左权县。1945年,左权(辽县)、辽西合并为左权县,县政府驻县城。1946年春,政区地域属左权县六区。1950年3月,左权县行政区划略作调整,将原7个区缩编为6个区,撤销第七区,政区地域属六区。1953年5月,左权实行区乡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区地域分属六区拐儿、秋林滩、寺坪、南岔、板峪、天门、骆驼7个乡。1958年8月,全县33个乡缩减为29个;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将29个乡组建为6个公社,政区地域属火箭公社,公社机关驻拐儿村。10月,左权、和顺合并为和顺县。12月,撤销乡村建制,原左权县境内6个公社变成8个,政区地域属和顺县火箭公社,下辖管理区。1959年6月,恢复左权县置,政区地域属左权县火箭公社。1961年初,全县农村公社由8个划分成14个。7月,公社增为15个,政区地域属拐儿公社。1984年,拐儿公社改为拐儿镇。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