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

名称

仁化县

拼音

Rénhuà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广东省

所在城市

韶关市

所在区县

仁化县

名称含义

仁化人蒙天明任知县,将县城迁至仁阳胜地。因其治县有方,宁宗皇帝颁旨“式霈阳城之仁,轸念民瘼,殚心治化”,寓意用仁义之心,治理天下,赋予“仁化”更深的内涵。

名称起源

南齐时始建仁化县。因县治在仁化乡范围内而得名。

名称历史

秦末汉初(前207),南越王赵佗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南齐年间始建仁化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南越归汉,仁化为曲江县地域,属桂阳郡。三国时期仁化地域属吴国。晋太康元年(280),平吴,仁化地域随始兴郡改属广州。东晋成帝时始兴郡复属荆州,仁化地域又属荆州始兴郡曲江县。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452),仁化地域属广州始兴郡曲江县。梁朝撤销仁化县,并入曲江县。唐垂拱四年(688)从曲江划出仁化(约今城口、红山)、光宅(约今仁化镇、丹霞)、清化(约今长江、扶溪)、潼阳(约今董塘、石塘)等4乡,复置仁化县。县治在走马坪,隶韶州。北宋开宝五年(972),仁化县并入乐昌县。宋咸平三年(1000),再复置仁化县,属广南东路韶州。元朝属江西省广东道韶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改路称府,仁化县改属广东行省韶州府。清代属广东省韶州府。1912年,仁化县直属广东省。1936年,属广东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全县解放,成立仁化县,属北江专区。1952年属粤北行政区。1956年属韶关专区。1958年11月7日,并入韶关市,为市管辖的郊区。1961年1月17日仁化从韶关市划出,恢复县建制,属韶关专区。1980年11月,恢复仁化县,属韶关地区。1983年6月,韶关市与韶关地区合并,仁化县属韶关市辖。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