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乌鲁木齐市
拼音
Urumqi Shì
类别
地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所在区县
乌鲁木齐市
名称含义
“乌鲁木齐”一名最早出现在公元10世纪古和田语文书《使河西记》。明代文献称委鲁母。清代称乌鲁木齐。其含义有三种说法:一说为乌鲁木齐系古塞语地名,意为“柳树林”;二说是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三说据乾隆《西域同文志》卷一:“回语,乌鲁木齐,格斗之谓。准、回二部曾于此格斗,故名。”
名称起源
1954年,迪化市改称乌鲁木齐市。
名称历史
两汉时为卑陆、劫国地,属车师后部,隶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晋代属铁勒。隋代属西突厥。唐代属庭州,隶北庭大都护府。宋代为高昌回鹘辖境。元代属别失八里元帅府。明代为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游牧地。清初为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所据。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为彻底平定准噶尔叛乱,在现乌鲁木齐九家湾一带筑垒屯兵,并将此地定名为“乌鲁木齐”;二十三年,在南关一带筑土城;二十五年,设乌鲁木齐同知,隶安西道;三十年,接土城北垣筑新城,命名迪化,俗称汉城,又称红庙子;三十六年,设乌鲁木齐参赞大臣;三十七年,在迪化城西北筑八旗兵新城,乾隆赐名巩宁城(俗称老满城);三十八年,改参赞大臣为乌鲁木齐都统,改安西道为镇迪道,改迪化同知为直隶迪化州,驻巩宁城。同治三年(1864),巩宁城毁于战乱。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十二年,升迪化直隶州为迪化府,仍隶镇迪道,下设迪化县。同年迪化城扩建,省、迪化府及迪化县治所均设在迪化城。至18世纪中叶乌鲁木齐已发展为工商业城市,光绪年间则成为全新疆一大都会。1913年,撤迪化府,保留迪化县,隶迪化道。1929年,迪化道改为迪化行政区。1938年,吐鲁番、托克逊2县划入迪化行政区。1943年,改为迪化督察专区。1945年,设迪化市。1949年12月,成立迪化市。1954年,迪化专区改名乌鲁木齐专区,迪化市改名乌鲁木齐市。1956年,乌鲁木齐市所辖7区合并为3城市区、1郊区、1工矿区、1工矿镇。1957年,一区改名天山区,二区改名多斯鲁克区,三区改名沙依巴克区。1958年,撤销乌鲁木齐专区。1959年,乌鲁木齐县划归乌鲁木齐市,同年市郊区并入乌鲁木齐县。1960年,天山区与多斯鲁克区合并为天山区。1961年,成立水磨沟区和头屯河区,增设新市区。1970年,自治区直属的吐鲁番、托克逊2县划归乌鲁木齐市。1971年,设南山矿区。1975年,吐鲁番、托克逊2县划入吐鲁番地区,乌鲁木齐市辖6区、1县。1987年,设东山区。2002年,撒南山矿区,增设达坂城区。2007年,昌吉回族自治州所辖米泉市与东山区合并,设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
热门文章
东区街道
马店孜镇
林海镇
六麻镇
城北街道
攸攸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