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县

名称

元氏县

拼音

Yuánshì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河北省

所在城市

石家庄市

所在区县

元氏县

名称含义

以战国赵公子元封邑得名。

名称起源

元氏疆域,周为軧国地,春秋属鲜虞国,后属晋国。战国初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后归属赵国,封公子元于此,因名元氏。

名称历史

春秋属鲜虞国。战国初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后,为赵公子元的封邑,故称元氏邑。秦属恒山郡。西汉置县,故治在今槐阳镇西北故城村。先后属恒山、常山郡(国)。汉高帝三年(前204)至西晋亦为郡(国)治所。北齐天保五年(554),省。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赵州。大业末徙治今槐阳。五代汉改属镇州。元属真定路。明属真定府。清雍正元年(1723),为避世宗讳,改真定府为正定府,辖元氏县。1913年,元氏县属范阳道。1914年,范阳道改名保定道,辖元氏县。1928年,元氏县直属河北省。1940年8月,属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冀太联办”)。1941年7月,划属“冀太联办”冀西专区;9月,改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一专区。1942年,获鹿县并入元氏县,其隶属不变。1945年2月,成立高(邑)赞(皇)元(氏)联合县,属太行区一专区。1945年11月,改属太行区一专区。1949年8月,划归河北省石家庄专区。1958年5月29日,元氏、高邑二县合并设高元县;同年12月20日,赞皇县并入高元县,改称元氏县。1960年5月,属石家庄市。1961年5月,属石家庄专区。1962年3月,三县分置,元氏县恢复原建制,属石家庄专区。1967年,属石家庄地区。1993年6月,属石家庄市。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