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武川县
拼音
Wǔchuān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内蒙古自治区
所在城市
呼和浩特市
所在区县
武川县
名称含义
武川县名源自北魏军事重镇武川镇。“武”因为当时北魏军事重镇,鲜卑族拓跋珪在此战胜外族,是他最早建立显赫武功的地方,“川”有两个含义,一为河流,如川流不息;一为平地,如敕勒川。武川即指显示武功的地方。故得名。
名称起源
武川县始于北魏天兴元年(398),鲜卑族拓跋珪复兴北魏,建都漠南盛乐城(今和林格尔盛乐镇),为防止北方外族入侵,在阴山山脉设置6个军事重镇。武川为6镇之一。
名称历史
春秋战国前,为林胡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秦汉时期为匈奴牧猎地。北魏时,漠南设六镇,武川镇为六镇之一。隋朝置都护、都督等府,均辖于武川。唐代属单于大都督府。辽、金时期属西京路净州,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置净州天山县,辖武川。元代属沙井总管府。明代阴山南北废除行政区划,为蒙古土默特部牧地,清初设立蒙旗制后,分属于西土默特部、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达尔罕旗,光绪二十九年(1903),置武川厅。1912年,改厅为武川县。1914年,绥远特别行政区归绥道。1929年,绥远省成立,武川为二等县。日伪时期隶属于伪巴彦塔拉盟。1938年,将武川县一分为四,即归武县、武归县、武川县、武固县。抗战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本县均存游击县政府,随军转移。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武川县,隶属绥北行政区。1950年,成立武川县人民政府,属绥远省萨拉齐专区,1954年,改属内蒙古自治区集宁专区。1956年,改属平地泉行政区。1958年,改属乌兰察布盟。1996年,划归呼和浩特市。2001年,安子号乡并入可可以力更镇,大兰旗乡并入哈乐乡,蘑菇窑乡并入得胜沟乡,庙沟乡并入哈拉哈少乡。2002年,西乌兰不浪乡改为西乌兰不浪镇,哈乐乡改为哈乐镇。2006年,大豆铺乡耗赖山乡并入哈乐镇,东土城乡、厂汉木台乡并入上秃亥乡,中后河乡并入西乌兰不浪镇,西红山乡、东红胜乡并入二份子乡,哈拉门独乡并入哈拉哈少乡。2012年,重新设立耗赖山乡。至此全县整合三镇六乡至今。
热门文章
松溉镇
双河镇
北门街道
双沟镇
建安街道
张潘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