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峄城区
拼音
Yìchéng Qū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山东省
所在城市
枣庄市
所在区县
峄城区
名称含义
根据辖区内山名而得名。一说源于南葛峄山。一说因境内多山、众山联络为绎,古“绎”与峄通假得名。
名称起源
金明昌四年(1193),置峄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州为县。1960年1月,撤销峄县建制,设立枣庄市(县级),以原峄县的行政区域为枣庄市区域,仍隶属济宁专署。1961年9月,枣庄市升级为省辖市。1962年6月,建立峄城区。
名称历史
夏商周时,先后隶属鄫子、小邾等诸侯国。战国时期为楚国兰陵。秦统一,实行郡县制,归薛郡。汉承秦制,属东海郡,始置承县。三国属魏徐州东海郡。晋属兰陵郡。南朝宋,东南部为东海郡,西北部为兰陵郡。北魏时为徐州承县。北齐设兰陵郡,治所在今峄城。隋改承为兰陵县,属彭城郡。唐初改兰陵为承,属沂州。宋属京东路沂州。金明昌四年(1193),置峄州,下领承县。金明昌六年(1195),复改承县为兰陵县,属山东西路之邳州。元至元二年(1265),废。元属中书省益都路峄州,下领兰陵县。明洪武二年(1369),降州为县,属济宁府。十八年(1385),改属兖州府。清循明制。民国初年沿清制,仍设峄县。1918年,隶属济宁道,全县改社为31个区。1928年,撤道直属省领导,1932年1月,峄县改属山东省临沂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3月至1945年9月,先后属日伪鲁西道,兖济道。1948年,改属山东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1939年11月,峄县建立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1月,属八路军115师领导,下辖六个区。1941年1月,由峄县改称峄南县,属鲁南行署三专署。1943年9月,由峄南县改称峄滕铜邳县。1945年5月,属邳睢铜专署领导。1945年9月,峄县解放,撤销兰陵县合并为峄县。1948年10月,峄城分设峄县人民政府和枣庄办事处(县级),现境属峄县,属台枣专署。1949年底,峄县人民政府驻峄城,属台枣专署,辖8个区。1950年5月,属滕县专署,辖12个区。1953年7月,属济宁专署,辖20个区。1958年11月21日,峄县机关迁驻枣庄镇,辖14处人民公社。1959年底,税郭公社并入郭里集公社,棠荫公社并入城关公社,时辖12处人民公社。1960年1月,撤销峄县建制,设立枣庄市(县级),以原峄县的行政区域为枣庄市区域,仍隶属济宁专署。1961年9月,枣庄市升级为省辖市。1962年6月,建立峄城区,辖15处人民公社。1984年,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峄城区辖3镇12乡。1991年,古邵撤乡设镇。2001年,乡镇规模调整后,辖2个街道、5个镇。峄城区隶属枣庄市至今。
热门文章
松溉镇
双河镇
北门街道
双沟镇
建安街道
张潘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