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

名称

博罗县

拼音

Bóluó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广东省

所在城市

惠州市

所在区县

博罗县

名称含义

《隋书•经籍志》中《南越志》记载:“博罗去浮山接境于罗山,故曰博罗。”博罗从此得名。县名另有“傅罗”一说,《史记•始皇本纪》载:“平陆梁地,置南海等三郡,统番禺、傅罗、揭阳等县。”《后汉书》载:“有浮山自会稽浮往傅罗山,故置傅罗县”。东晋《后汉记》中,谓始皇醉心长生不老,惑于方士“浮山为蓬莱岛浮来与罗山并”之言,故称“傅罗”。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修地理志时始改称为“博罗”。

名称起源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建县,初称傅罗。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修地理志始改傅罗县名为博罗县,“博罗”正式成为县级政区的名称。

名称历史

博罗建县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初称傅罗,属南海郡。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改称博罗。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后,先后析县地置海丰县、欣乐县、怀安县、新丰县和罗阳县,属南海郡。隋开皇十一年(591)后,梁化郡先后设循州(今惠州)、龙川郡,县属之。唐朝武德五年(622),废龙川郡复改循州,县复属循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罗阳县并入博罗县,属循州辖。天授元年(690)后,先后改循州为雷乡郡、海丰郡、祯州,县属之。宋天禧五年(1021),改祯州为惠州,县属惠州。宋宣和二年(1120),赐惠州郡号为博罗郡,博罗县名不变。后惠州先后改为惠州路,惠州府,博罗均属之。1912年,县属广东都督府。1914年,县属广东省潮循道。1926年,县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会。1949年10月,博罗解放,属东江专区。1951年,埔前从博罗划出并入河源县。1952年12月,县属粤中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复属惠阳专区。1959年1月,惠阳专区并入佛山专区,县改属之。同年,原属东莞的园洲划入博罗。1963年,恢复惠阳专区,县复改属之。1975年,汝湖从博罗划出并入惠州市(现惠城区)。1988年1月,改惠阳专区为惠州市,县属之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