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平度市
拼音
Píngdù Shì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山东省
所在城市
青岛市
所在区县
平度市
名称含义
有关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为民间具有“平安度日”的说法。 一为《平度州志》序中记:乾隆 《山东通志》,引“《说苑·闾邱对齐宣王》:‘愿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之言,谓义盖取 此,旧籍所不载,特臆说耳”。其中取“平法度”,引为平度地名。
名称起源
1989年撤县设市,根据嘉言嘉义得名。
名称历史
据《平度县志》记载,在今平度境内,历代曾设置过许多郡国级和县级行政区。隋前其分合改易及隶 属关系颇为复杂,隋后基本为一个县级行政区,所辖境域变更不大。辖区夏商时期属莱夷之地。周时 属莱国棠邑。战国时属齐国棠邑和即墨邑。秦置胶东郡,郡治即墨(今古岘镇)。西汉置即墨、郁秩(治 今平度城)、卢乡(治今灰埠镇城子村)、平度(治今新河、灰埠北部)、下密(治今三合山以西)诸县,初 属胶东郡,后属胶东国、东莱郡。新莽时期废胶东国,改置郁秩郡,郡治郁秩县,更即墨县为即善县,更平度侯国为利卢县,卢乡、下密二县名称不变。利卢、卢乡属东莱郡,即善、郁秩属郁秩郡, 均隶青州。东汉时更郁秩县为胶东侯国、即善县为即墨侯国。三国曹魏时胶东、即墨、下密均为县, 同属北海国,卢乡、长广属东菜郡,均隶青州。西晋时沿袭魏时建置。东晋十六国时为北海郡之胶东、即墨二县和东莱郡卢乡县,均隶青州。南北朝初沿袭东晋十六国建置,北魏献文帝时,长广郡西 扩至胶水,郡治移于胶东城(今平度),胶东县移于胶水之西(今昌邑),长广、即墨属长广郡,卢乡属 东莱郡,均隶光州(今莱州)。556年,长广郡治移于中郎城(今龙口),即墨、卢乡、长广合井为长广县,隶属光州长广郡。596年复置卢乡县,长广、卢乡属莱州。601年,长广县改称胶水县。唐中后 期属淄青(平卢)镇(治青州)。五代属莱州,隶河南道。北宋时属莱州,隶京东东路(治益都)。金时属莱 州定海军节度,后属山东东路统军司(均治益都)。元时属莱州,初隶山东东道益都路总管府,后改隶 般阳路(治今淄川)。1389年改胶水县为平度州,领昌邑县、潍县,属莱州府,隶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1734年改为散州,不再领县,隶属不变。1913年改平度州为平度县,属莱州府,隶山东省。次年废 府改属胶东道。1926年,平度县属胶莱道。1936年,平度县直属山东省。1940年9月, 中共在大泽 山成立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次年析置平西县、平南县,均属中共南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隶中共胶 东行政公署。1942年,平度、平西二县改属中共西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45年,平南县析置平东 县,平南、平东二县属中共南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0年, 山东省调整地区专员公署,平北、平 西、平南、平东4县属莱阳专署,隶山东省人民政府。同年5月,平北县复称平度县。1952年,平南 县改为蓼兰县。1953年,平西县并入蓼兰县,平东县并入平度县。1956年,蓼兰县并入平度县,改 属昌潍专署。1980年, 昌潍专署易名潍坊专署。1983年10月,平度县改属青岛市代管。1989年7月 撤销平度县,设立平度市。
热门文章
驼峰乡
洪山镇
北馆陶镇
长洲区
黄池镇
定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