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黄沙镇

拼音

Huángshā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四川省

所在城市

宜宾市

所在区县

南溪区

名称含义

因流经区域内的黄沙河,得名黄沙镇。

名称起源

依水命名。

名称历史

清康熙年间黄沙建场,因黄沙河古为僰溪,小溪黄沙如金,故场镇名黄沙河,咸丰毁于战乱,同治六年(1867)复建。雍正二年(1724),南溪县分为十三里,黄沙河属上高熊里。嘉庆七年(1802),府(州、厅)上设道,南溪县属四川行省川南永宁道(驻今泸州市中区)分巡的叙州府,南溪县分为四里,黄沙河属上北里。道光中,全县复为九里,黄沙河属上高熊里。清道光十七年(1837),知县翁绍海开办团练,仍依九里编制,以保设团、置团首,团辖甲、置甲首。光绪三十四年(1908),川南永宁道改称下川南道。宣统二年(1910)筹备立宪,全县设5个区19个乡(镇),置黄沙乡。民国元年(1912 ),废道,南溪县属四川省叙州府,全县设5个团区,20 个乡镇,黄沙乡属第三区。民国二年(1913 ),废府复道,南溪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分巡。民国三年(1914 ),下川南道改称永宁道,南溪县属四川省永宁道分巡。民国十八年(1929),废道,南溪县直属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设行政督察区,南溪县属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全县重新划为3个区,28 个联保,黄沙属第二区。民国三十年(1941),全县原25个乡镇分为31个乡镇,黄沙建置不变。民国三十一年(1942),全县划为5个区,分为33个乡镇,黄沙乡属第二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全县为5个区,分为33个乡镇,450保,4609甲,黄沙乡属第二区,辖18保,154甲。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12月,黄沙分设新民乡、黄沙乡。1956年3月,新民乡并入黄沙乡。1958年实行公社制,黄沙乡改设黄沙公社;1984年撤公社复设黄沙乡。1992 年8月20日,南溪县实施撤区并乡建(扩)镇,黄沙乡改为黄沙镇。2011年3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宜宾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南溪县,设立宜宾市南溪区。黄沙镇属宜宾市南溪区辖,现下辖黄沙社区1个城镇社区,双燕、清水、三台、田兴、龙口、方山6个行政村,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