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柴桑区
拼音
Cháisāng Qū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江西省
所在城市
九江市
所在区县
柴桑区
名称含义
因境内柴桑山而得名。
名称起源
汉高祖六年(前201),首置县制,始称柴桑。2017年7月,国务院批复撤九江县设九江市柴桑区。
名称历史
汉高祖六年(前201),首置县制,始称柴桑,隶豫章郡。新莽元年(9),柴桑县改称九江亭。东汉复旧称。晋永兴元年(304),寻阳、柴桑二县合立寻阳郡,属江州。永嘉元年(307),北民流入,境内增设九江县,不久废入寻阳县。义熙八年(412),省寻阳县入柴桑县。南朝宋、齐依前制。梁太清二年(548),分柴桑县设汝南县,同属江州寻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废郡及柴桑、汝南县,复立寻阳县。十八年(598),更名彭蠡县,直属江州。大业三年(607),改彭蠡为湓城县。唐武德四年(621),分湓城置浔阳县。五年(622),又分湓城置楚城县,皆隶江州。八年(625),废湓城。唐贞观八年(634),废楚城,俱入浔阳县。五代十国杨吴,仍袭前制。南唐升元三年(939),改浔阳为德化县。宋初,德化县属江州浔阳郡。元至元十二年至十四年(1275—1277),德化县先后属江东西宣抚司、江西大都督府、江州路。至正二十一年(1376),朱元璋改江州路为九江府,辖德化县。明洪武九年(1376),九江府属九江道。清初袭明制。1914年1月,避福建、四川辖县同名,改德化为九江县,隶九江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1927年3月,县城另设九江市政厅。次年,改称市政府,1930年10月,撤销。1934年6月,重设九江市政委员会。1936年,裁入县。1932年,县属第三行政区。1935年4月,县属第五行政区。1942年8月,属新的第九行政区。1949年5月17日,九江县解放。同年市、县分设,原九江县浔阳镇设九江市(县级),农村归九江县,县人民政府驻地及直属行政、事业单位仍驻市区。1949年6月15日,九江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九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9年1月,撤县并入九江市(县级市)。1961年9月市县复分治。1968年9月,县政府驻地迁至沙河街。1983年7月,撤地改市,隶属九江市(地级市)。2017年7月,国务院批复撤九江县设九江市柴桑区。
热门文章
潘田镇
花垣县
内乡县
屯兰街道
崇德镇
薛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