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卧龙泉镇
拼音
Wòlóngquán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辽宁省
所在城市
营口市
所在区县
盖州市
名称含义
昔传镇政府驻地西山形似巨龙横卧,山下有一泉眼,故取名卧龙泉。
名称起源
昔传镇政府驻地西山形似巨龙横卧,山下有一泉眼,故取名卧龙泉。1984年撤乡建镇设立卧龙泉镇。
名称历史
1931年-1945年日伪统治时期,盖平县公署于今卧龙泉境内胡屯设立卧龙泉村公所,下辖胡屯、西三道沟、钱家河、大寨、独甸、东三道沟、金厂沟、娘娘庙、北阳沟、腰堡等十个屯,和原属旺兴仁乡的王屯、太平山、汪家街、旺兴仁、绵延沟等五个屯。屯下设牌。1945年5月,成立盖平县卧龙泉区,其领辖范围除今境内各村,还包括原旺兴仁乡全境;1946年成立盖平县卧龙泉乡,下辖卧龙泉、西三道沟、钱家河、大寨、王家屯、东三道沟、周家堡(太平山)、娘娘庙、北阳沟、汪家街、旺兴仁、绵延沟、腰堡子等13个保,下置76个甲。1947年成立盖平县卧龙泉中心区,恢复原区、村政府建制;1949年5月全县调整行政区划,撤销卧龙泉区,将所辖的腰堡、北阳沟、东三道沟、钱家河、大寨等五个村划归围山区管辖。将独甸、金厂沟、娘娘庙、西在三道沟、胡屯等五个村划归赤山区管辖。将旺兴仁、太平庄、汪家街、王屯、绵延沟等五个村划归梁屯区管辖。年末,又撤销了赤山区,所辖各村随之划归围山区管辖。1950年7月以数字为区名,属盖平县八区管辖。1956年3月,全县并区建乡,将原八区改为矿洞沟区公所,当时在今卧龙泉境内设立北阳和胡屯两个乡。北阳乡下辖腰堡、北阳沟、钱家河、大寨、东三道沟等五个村。胡屯乡下辖金厂沟、胡屯、独甸、娘娘庙、西三道沟等五个村;1958年6月全县撤区并乡,胡屯和北阳两个乡合并为卧龙泉乡,同时将胡屯改名为卧龙泉村。同年10月成立盖平县人民公社,下设十三个大队,于矿洞沟设立大队,把当时的卧龙泉、北阳两个乡改为管理区,下辖的十个村改为作业区;1959年3月,撤销盖平县人民公社,将矿洞沟大队改建为矿洞沟人民公社,撤销各管理区,将作业区调整为生产大队;1961年5月,重新调整社队体制,由矿洞沟公社分出,建立卧龙泉人民公社和太平庄人民公社。卧龙泉公社下辖腰堡、卧龙泉、北阳、东三道沟、钱家河、大寨、娘娘庙、金厂沟、独甸等九个生产大队,73个生产队,1962年5月所属的钱家河大队与东八沟大队分治,大寨大队与西房身大队分治,独甸大队与西三道沟大队分治,娘娘庙大队与义和大队分治,全社共辖十三个大队,103个生产队;1965年盖平县改称为盖县,卧龙泉公社属盖县管辖,下辖未变。1966年后,将娘娘庙大队改名为立新大队,义和大队改名为兴无大队;1976年,将钱家河大队(后改名为西八沟大队)的第四、第五生产队划出成立河农场(后改为钱河大队),现辖十四个大队,一百零三个生产队;1983年将取消公社建制,设乡、乡辖村。卧龙泉公社改称卧龙泉乡,下辖未变;1984年撤乡设镇,成立盖县卧龙泉镇,下辖未变;1992年撤县设市,为盖州市卧龙泉镇,下辖未变;2000年将下辖的独甸村与西三道沟村合并为独甸村,大寨村与西房身村合并为大寨村,钱家河村与东八沟村合并为钱家河村,北阳村与东三道沟村合并为北阳村,下辖卧龙泉村、独甸村、金厂沟村、娘娘庙村、义和村、钱家河村、大寨村、北阳村、腰堡村等九个行政村至今。
热门文章
潘桥街道
东峰镇
松岗镇
邵阳县
石阡县
红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