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街道

名称

瓦窑堡街道

拼音

Wǎyáobǔ Jiēdào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陕西省

所在城市

延安市

所在区县

子长市

名称含义

依山建堡,原名“望瑶堡”,后因此地产煤而烧制砖瓦的窑特别多而转名瓦窑堡。

名称起源

根据地理特征命名。

名称历史

元初依山为堡,初名望瑶堡。清雍正《陕西通志》载:明代建为方城,已名瓦窑堡。后毁于清同治初年,1874年重建城堡。《关中圣迹图志》载,瓦窑堡,“在安定东三十里。元初建,因山为堡。明季,‘寇’数至,邑人郭永治守御有方,堡赖以无恐”。瓦窑堡抱六山、带三川、环二水,是为形胜之地。元、明、清三代至民国时期,皆为边塞要冲,屯兵设防,屡经修建,逐渐成为陕北名堡,享有“天下堡,瓦窑堡”之誉。时至民国初,改里甲为区治。瓦窑堡为中原区区公所驻地。1935年10月初,设立瓦窑堡市苏维埃政府,辖米梁山、下河滩、后桥、稍木则沟、冯家屯5个区。1937年10月,撤销赤源县、瓦窑堡市,设立安定县苏维埃政府,瓦窑堡为瓦市区(地下区委)所在地。1949年10月,全县辖8区46乡,其中瓦市区辖4乡(即城内一、二、三乡,水沟坪乡)。之后,改设城关镇;1958年9月撤销区乡(镇),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瓦窑堡为红旗公社驻地,不久改称城关公社,1980年10月更名城关镇,1983年改为瓦窑堡镇至今。1998年3月撤销冯家屯乡并入瓦窑堡镇。2011年撤销栾家坪乡并入瓦窑堡镇。2014年12月,根据陕西省镇村综合改革同步安排部署,瓦窑堡镇改设为瓦窑堡街道,沿用至今。2021年6月,经延安市人民政府同意,在瓦窑堡街道辖区范围内分设秀延、栾家坪2个街道,分设后全市为瓦窑堡、秀延、栾家坪3个街道。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