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宜黄县
拼音
Yíhuáng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江西省
所在城市
抚州市
所在区县
宜黄县
名称含义
“宜”此处指宜水、“黄”此处指黄水,“宜黄县”县治在宜水、黄水汇合处,故名。
名称起源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析临汝县设宜黄县。因历代县治位于宜、黄两水汇合处而得名。
名称历史
夏、商时期属《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战国属吴国、越国、楚国。秦代属九江郡。西汉属南城县。东汉属临汝县。三国吴太平二年(257),析临汝县设宜黄县,县城在宜水、黄水汇合处,因名宜黄,属临川郡。晋元康元年(291),析荆、扬十郡置江州,辖临川郡,宜黄隶之。陈永定元年(557),析江州立高州,宜黄仍属临川郡为侯国。隋开皇九年(589),划归崇仁县。唐武德五年(622),复设宜黄县,隶属抚州。武德八年(625),复归崇仁县。宋开宝元年(968),析崇仁县崇贤、仙贤、岱贤立宜黄场。宋开宝三年(970),升场为县,隶抚州,设县治于黄填镇(今凤冈镇),开宝八年(975),南唐土地尽入于宋,改抚州为军州,抚州军归宋。自此宜黄设县及县名均未变动。绍兴十九年(1149),改抚州为抚州府,宜黄属之。此后一直未变,故有建于吴,定于宋之称。元至元十三年(1276),抚州军改抚州路,宜黄隶之。明洪武元年(1368),抚州路改抚州府,宜黄属之,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设承宣布政使司,下分道、府,宜黄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抚州府。1912年,废府,各县直辖于省。1914年,江西省分4道,宜黄县属豫章道。1926年,废豫章道,宜黄县直辖于江西省。1932年,宜黄属第八行政区。1935年,宜黄县属第七行政区。1949年5月10日,隶属抚州专区。1978年,属抚州地区。2000年7月,属抚州市。
热门文章
遮浪街道
荒佃庄镇
板利乡
口岸街道
石园镇
吕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