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白碱滩区
拼音
Báijiǎntān Qū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所在城市
克拉玛依市
所在区县
白碱滩区
名称含义
该地原是一片戈壁荒滩,低洼处有水积存,到处长满了芦苇、灌木,常有黄羊、野兔等野生动物出没,游牧到此的牧民根据这里的地理环境曾取名“结然布拉克”,意为黄羊聚集的地方。后来又有人取名:“白水滩”,意思是这荒滩上有水。1951年,石油工人勘探至此,见遍地是茫茫的盐碱,于是又取名为“白碱滩”,此沿用至今。
名称起源
1982年,设立白碱滩区。因区境地处白碱滩而得名。
名称历史
汉初区境为西迁的大月氏人控制。汉元光五年(前130),属匈奴。宣帝神爵三年(前59),属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永元元年(89),窦宪等勒铭燕然后,属匈奴悦般政权。南北朝时期为高车、突厥诸部落游牧之地,后为突厥汗国辖地。隋代为西突厥铁勒等部之地。唐初为西突厥五咄陆部胡禄屋等部落游牧地。唐显庆二年(657),灭西突厥后,归安西大都护府治下的昆陵都护府管辖,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归北庭都护府管辖,唐末为葛逻禄等回鹘别部游牧地,后为喀喇汗王朝北境。南宋建炎四年(1130),为辽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迁叶密立(今额敏)领地。元太祖十三年(1218),蒙古灭西辽,属蒙古汗国辖地,后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时,为窝阔台封地。元宪宗元年(1251),归别失八里行尚书省管辖。至大二年(1309),属察合台汗国。明代瓦喇蒙古土尔扈特部在此游牧。明崇祯元年(1628),属准噶尔部牧地。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后辖境内附,四十三年,置迪化直隶州绥来县,属之。1916年,属塔城道,其后相继隶属于第五行政区、塔城专区。新中国成立前,分属于沙湾县、乌苏县、克烈半县(今托里县)、和丰县(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951年,春石油工人勘探找油来到这里,因一片白碱茫茫,取名为“白碱滩”并沿用至今。1958年5月29日,成立克拉玛依市,白碱滩从托里县划出,归克拉玛依管辖。1965年4月,克拉玛依市在白碱滩设立办事处。1982年,克拉玛依市改为设区的地级市,下设白碱滩区。1984年8月17日,撤销白碱滩区,设立白碱滩办事处。1990年1月8日,复设立白碱滩区。
热门文章
新铺镇
小溪河镇
河嘴乡
托普鲁克乡
焦作市
中华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