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十里街道

拼音

Shílǐ Jiēdào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随州市

所在区县

广水市

名称含义

“十”指数词;“里”指长度单位,相当于500米;“街道”指乡级行政区划。

名称起源

以驻地集镇名派生而得名。集镇距应山城十里路且位于河边,故名“十里河”。十里河地处城关镇和广水镇的交通要道上,十里集镇形成于清同治年间。相传古时河东岸有3户姓阙的人家,以种地、放羊为业。有一户姓李的人家,户主是跛脚,以开茶烟店养家糊口。东西来往的生意人,特别是挑担的,都要在这里歇歇脚,喝碗茶,抽袋烟,然后继续赶路,李姓茶烟店人气越来越旺。见姓李的人家生意做的越来越火红,姓阙的人家也在路边搭起了凉棚,卖茶、卖烟,还卖炒熟的花生、碗豆、黄豆之类的小吃,生意很红火。到乾隆年间,在河边做生意的小店铺竟达数十家。十里之名由此得来。后作为行政区划名时改为“十里”。

名称历史

明嘉靖年间属应山县仁义乡;清康熙年间属惠育乡,乾隆时为惠化乡,咸丰时为遵义乡,至清同治年间依次为羊山会、宝林会、官桥会和会吉会;民国时期属宝林乡、忠孝镇、羊山乡;1949年春解放,废除保甲制,设十里河区;1957年恢复区公所建制,属城郊区;1958年,属于灯塔(城郊)人民公社;1959年,灯塔人民公社改为城郊公社;1961年城郊公社改为城郊区;1975年撤城郊区分设城邦、十里人民公社,属十里人民公社;1983年城郊公社与十里公社合并为城郊区,属城郊区;1987年城郊区分设宝林乡、城郊乡、十里乡,属十里乡;1988年撤县建市,十里乡改为十里街道;2005年4月,撤销宝林乡,主体并入十里街道,为十里街道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