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诏安县
拼音
Zhào'ān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福建省
所在城市
漳州市
所在区县
诏安县
名称含义
唐朝初年有南诏使者由此经过,说:“此地风景好,似我南诏”,遂名南诏。取“南诏安靖”之义,命名诏安县。
名称起源
明嘉靖九年(1530),从漳浦县析出二、三、四、五都(即南诏地方)置县。
名称历史
唐垂拱二年(686),建漳州怀恩县南诏保。开元二十九年(741),随怀恩县并入漳浦县。宋称南诏场,设临水驿、沿边巡检寨。元设南诏屯田万户府。明嘉靖九年(1530),从漳浦县析出置诏安县,属漳州府。万历三年(1575),划入南澳岛的云、青两澳共14个村归属。清雍正十年(1732),析出另置南澳厅。清雍正十三年(1753),划入漳浦县辖下铜山岛。嘉庆三年(1798),析出四都、赤罗、南山二保26村归云霄县。1916年,析出铜山岛和原五都地方,另置东山县。诏安先后辖于福建省西路、汀漳道、龙汀省和第六、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12月12日解放,历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1950年,全县划为7个区、89个乡和8个街道。1951年4月,全县改设为8个区。1952年2月,又改设为9个区,辖89个乡。1954年,增设为118个乡。1955年1月,将9个区调整为7个区。1956年5月,城关、桥东合为1个镇。全县共有1镇4区,辖67个乡(街道)。1958年5月,撤区并乡。全县划分为城关镇及桥东、含英、下河、四都、梅洲、港口、溪南、上营、白石、西潭、美营、太平、大布、金溪、元中、进水、下官、上官、下葛、彩新、龙狮、陈龙、埔坪、青山、磜岭25个乡。1958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成立卫星、太阳升、东方红、红旗、团结、幸福、上游、和平8个公社及建设、红星、金星3个农场。1959年1月,幸福公社并入红旗公社;全县共有7个公社、3个农场。同年2月,公社改以驻地名称命名,增设深桥公社,全县共有8个公社、118个生产大队。1961年5月,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重新设区,并缩小公社规模,全县分为7个区、26个公社、4个农场。1964年4月,撤区并社和调整生产大队,全县划为8个公社、4个农场。1970年,调整部分公社的生产大队归农场。1971年,全县有城关、桥东、四都、深桥、西潭、太平、官陂、秀篆8个公社,以及建设、红星、金星3个农场。1978年1月,从桥东公社划出下河等15个大队增置下河公社(1982年更名为梅岭公社)。1980年,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1981年12月,城关镇改称南诏镇。1984年10月,实行政社分开。全县共辖南诏、四都2镇及梅岭、桥东、深桥、西潭、太平、官陂、秀篆、建设、红星、金星10乡,下辖214个村和8个街道。1987年6月,从官陂乡划出五通等9个村增设霞葛乡。全县共辖2镇11乡。1990年,诏安县辖2镇(南诏、四都)、11乡(桥东、梅岭、深桥、西潭、太平、官陂、霞葛、秀篆、建设、红星、金星)。共有9个街道,218个村委会。1991年,改梅岭、官陂2个乡为镇,翌年又改深桥、桥东、太平、霞葛、秀篆等乡为镇。1993年,从西潭析出白洋乡、从四都析出梅洲乡。到2011年来,辖南诏、深桥、桥东、梅岭、四都、太平、霞葛、官陂、秀篆9个镇,西潭、白洋、建设、红星、金星、梅洲6个乡,西山、金星、红星、建设、梅洲5个农场。2016年1月,西潭乡改镇,辖10个镇5个乡5个农场。
热门文章
孔家崖街道
马隘镇
闪里镇
南庙镇
仙都街道
乐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