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土门镇

拼音

Tǔmén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甘肃省

所在城市

武威市

所在区县

古浪县

名称含义

土门,因土门堡而得名,初筑于明万历年间,堡子旧城分里外两重。

名称起源

原名哨马营,属千户所负责哨探的骑兵营地。明正统三年(1438年),改哨马营为土门。1985年设为土门镇。

名称历史

汉、唐时为揟次县。元朝为蒙古族驻牧地,称哨马营。明正统三年(1438)更名为“土门”。1919年,为古浪县二区。1935年,为振育乡。1938年,属古浪县二区,设土头乡、土暖乡、振新乡和新王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三区,辖一、二、三、四、五乡。1953年1月三区署设在土门堡,辖振南、上河、和乐、永丰、保和、漪泉、新岭、岘子、肖家营9乡。1955年10月,由振南、上河、和乐3乡合建为土门乡,保和、永丰合建为保和乡。1958年9月,由岘子、土门、保和3乡合并成立卫星人民公社。1958年12月,古浪县建置撤销,并入天祝藏族自治县,改为土门人民公社。1961年12月古浪县建置恢复,随之将人民公社规模进行调整,设土门、保和公社。1965年8月与岘子公社分设,为土门公社,辖15个大队。1982年1月农村体制改革时,设土门区,辖土门、青萍、保和、胡家边、和乐5乡。1984年4月撤区并乡,为土门乡。1985年7月将土门乡设为土门镇,辖10个村委会。2004年8月撤乡并镇,原胡家边乡整体并入土门镇,现辖16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