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

名称

沧县

拼音

Cāng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河北省

所在城市

沧州市

所在区县

沧县

名称含义

《北周·地理志》载:“北魏所置盖取沧海而名”,故名沧州。

名称起源

1913年,沧州改为沧县,以沿用沧州之专名得名。

名称历史

春秋时期为燕、于开二国之域。战国时期为燕、齐、赵交壤地。秦代置浮阳县、中邑县,属河间郡。汉代沿置浮阳县(新莽时称浮城),治在今沧县东关(又名狮子城);仍置有中邑县(新莽时称检阴),故城在今沧县境;两县均属幽州勃海郡,浮阳县并为郡治。北魏时期浮阳县为浮阳郡治。北周大象二年(580),置长芦县(治今沧州市西),属章武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浮阳县更名清池县,属沧州。唐代清池、长芦县属河北道沧州(州治清池)。北宋乾德二年(964),长芦县省入清池县,清池县仍为沧州治。元代徙沧州及清池县于长芦镇,属河间路。明初清池县省入沧州,属河间府。清初沧州属河间府,雍正九年(1731),改隶天津府。1913年,沧州降为沧县,属直隶省渤海道。1914年,属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属晋察冀边区和冀鲁边区。1949年,属沧县专区。1958年,属天津专区。1961年,属沧州专区。1967年,属沧州地区。1983年,属沧州市。

沧县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