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水塔街道

拼音

Shuǐtǎ Jiēdào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武汉市

所在区县

江汉区

名称含义

“水塔”指境内著名建筑物汉口水塔。“街道”指行政区划。

名称起源

因此地有始建于1906年的水塔而得名。

名称历史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辖区地处后城马路(今中山大道)下段北侧,大部分地域尚为湖塘、洼地,泛称后城湖;清末民初,来汉农民填土搭棚定居,逐渐形成街市。 1919年,胡明初等在今京汉大道循礼门街边以竹子围墙,开设老圃露天戏园,表演京、汉、楚戏,放映无声电影,还有马戏、杂耍表演,一度闻名三镇;1920年,周五常建造五常里(今永康里)及耕辛里;1924-1931年,刘克郊、伍瑞爱以及上海联保保险公司汉口分公司,先后建造仁寿里、联保里、华中里、贯中里等里巷;1938年,武汉沦陷期间,水塔一带为日本侵略军占据,中国国货公司、璇宫饭店为日军司令部占用,永康里、联保里被日军骑兵团作马房,老圃露天戏园高筑院墙,作为日军打球、训练刺杀的场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老圃搭盖棚屋,成为难民栖身之所,后演变为居民居住地。永康里和联保里经过修饰后,成为国民党政界、军界及士绅、商贾居住地。 1952年成立江汉街道、三新街道,属江汉区;1956年合并为江汉街道;1960年撤销街道,改为江汉区人民公社前进分社;1961年改为水塔街道;1967年更名为红塔街道;1971年恢复水塔街道,属江汉区管辖。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