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县

名称

闻喜县

拼音

Wénxǐ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山西省

所在城市

运城市

所在区县

闻喜县

名称含义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刘彻巡幸缑氏(今河南偃师)经此,闻官军平南越大捷之喜讯,遂将左邑桐乡县改名为闻喜县。《汉书·武帝纪》:武帝“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

名称起源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改桐乡县为闻喜县。

名称历史

春秋时期为晋曲沃,别名新城下国,晋国都城曾设于此。战国时期属魏国,仍为曲沃。秦代析二县,改曲沃为左邑,东为桐乡,西为左邑,属河东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刘彻东巡,途经左邑桐乡,闻南越破而喜,遂改桐乡为闻喜,属河东郡。王莽新朝改左邑为洮亭。东汉废洮亭,省左邑并入闻喜,属河东郡。三国属魏河东郡。西晋属司州河东郡。十六国时相继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南北朝时期,属北魏东雍州正平郡,后属西魏、北周正平郡。北周武成二年(560),改属绛州。隋代属绛州。唐代属河东道河中府绛州。五代后汉乾祐元年(948),改属解州。北宋初属陕西路永兴军解州,后属庆成军解州。金代属河东南路解梁郡军,后改宝昌军。元代属晋宁路解州。明代属山西布政使司平阳府解州。清雍正七年(1729),属绛州。1912年,直属山西省。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属山西省。1937年,划归山西省第七行政专员公署。1943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闻喜县石门、横榆和夏县、垣曲县的部分村建立垣南县,7月,在同蒲铁路以北的一区(县城)、四区(郭店)、五区(栗村)和夏县、安邑部分地区建立稷麓县。1944年,垣南县改为康杰县。同年,闻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辖同蒲铁路以东、垣南县以西地区,属太岳区五专署。1945年,撤销康杰县,原属闻喜地区复归闻喜县。同年,闻喜县礼元、东镇、薛店、畖底一带28个村归属绛南县,闻喜、稷麓、绛南3个县同归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三专署。1947年,闻喜县解放,6月20日,撤销稷麓县,原属闻喜地区复归闻喜县,9月17日,绛南县上宽峪、中宽峪、下宽峪3个村划入闻喜。1948年8月,撤销绛南县,闻喜县原境域恢复,归属晋绥边区第十一专署。1949年8月,闻喜县属运城专区。1954年7月,运城专区与临汾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闻喜县属晋南专区。1970年5月,晋南专区分为临汾、运城2个地区,闻喜县属运城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运城地区设地级运城市,闻喜县属运城市。

闻喜县

闻喜县

闻喜县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