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

名称

淅川县

拼音

Xīchuān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河南省

所在城市

南阳市

所在区县

淅川县

名称含义

以境内河流得名。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故名淅川。

名称起源

北魏置析阳县。西魏改称淅川县。

名称历史

尧舜时为尧子丹朱的封地。西周为楚祖熊绎的封地。春秋分属楚国及其附庸鄀国地。战国时西北部为秦国商、於之地,余为楚国丹淅地。周赧王三年(前312),属秦。十二年(前303),属楚。十七年(前298),复属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丹水县。西汉北、中部置析县,属弘农郡,东南部置顺阳县,属南阳郡。东汉置南乡县,与顺阳、丹水县同属南阳郡。建安十三年(208),分南阳郡西部设置南乡郡。西晋太康末更名为顺阳郡。北魏置析阳县。西魏改称淅川县。后周并入内乡县。隋大业初复置,后省入南乡县。唐武德初复置淅川县。武德三年(620),设立淅州。贞观八年(634),淅州废,淅川改属山南东道邓州。北宋属邓州。元初并入内乡县。至元二年(1265),并入穰县。明成化六年(1470),复置淅川县,县城初设马蹬镇,属南阳府。清道光十二年(1832),淅川县升为淅川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为淅川直隶厅,属河南省布政司。1913年,撤淅川厅改为淅川县,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2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南阳专区。1951年,西坪镇析出划入西峡县,西庙岗乡、东乡区析出划入内乡县,内乡县李官桥区划入淅川县。1969年,属南阳地区。1994年,属南阳市。

淅川县

淅川县

淅川县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