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三岔镇
拼音
Sānchà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所在区县
恩施市
名称含义
“三”指数字,“岔”指岔口。
名称起源
根据地形特征命名。该乡政府驻地有四座大山,任意站在哪座山上,都只看见三个岔口,故名三岔。
名称历史
自商州就有古代巴人在此繁衍生息。1994年在浑水河发现商周陶窑遗址,1981年在王家出土的虎钮镦残片,2003年茴坝出土的巴式青铜编钟,60年代马尾坝出土的晋蛮夷归义侯印。清中晚期,恩施县实行里甲制,三岔所辖恩施县崇宁里8甲。 民国年初,沿袭里甲制,后改为保甲制,三岔设团防,下设6保。1940年—1949年,置三岔乡14保、河湾乡13保、燕子乡9保、民国26年废联保设乡镇,三岔隶属第二东乡区。1940年恩施县裁区设乡废联保,三岔独立设乡,编制为甲级,乡署驻地三岔口集镇,下设14个保(宣恩万寨靠清江部分地区属三岔辖区),和湾、燕子溪分别设乡,和湾乡署驻地和湾集镇,编制为甲级,辖13保,燕子溪乡署驻地茅坝老街,编制为乙级,辖9个保。 1949年11月6日至1950年7月,三岔、和湾、燕子溪3乡隶属龙凤区管辖,同年将原三岔乡和龙凤区部分区域合并建立茅坝区人民政府,将所辖区域的万寨划归宣恩管辖。1952年撤销茅坝区人民政府建立第三区人民政府。1953年改为第三区公所,下设水池乡、燕子乡、水洞乡、茴坝乡、浑水乡、淹水乡、阳河乡、票子乡、王家乡、石心乡、马尾乡、茅坝乡、龙潭乡、燕子溪乡(现莲花池、茅坝一部分)和三岔镇。 1958年撤区建社改称东凤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下设大河、阳河、三元、梨子、王家、燕子、水池、水洞、茴坝、浑水、天池、二龙、茅坝、莲花等14个管理区。1961年体制改革复名三岔区,下辖长堰、梨子、水池、天池、水洞、茴坝、燕子、大河、王家、三元、汾水、阳鹤、二龙、莲花、茅坝等15个人民公社。1968年改称三岔区革命委员会,下设大河、三元、王家、燕子、水池、茴坝、汾水、阳鹤等8个公社革委会。1975年改为三岔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设大河、三元、王家、燕子、水池、茴坝、汾水、阳鹤等8个人民公社,原隶属于三岔的茅坝、莲花划入七里坪公社。 1984年改称三岔区公所,下设9乡1镇,即三元、王家、燕子、河湾、水洞、茴坝、汾水、鸦沐羽、阳天坪等9个乡和三岔口镇。1997年改为三岔镇,下设鸦沐羽、和湾、三岔口、三元等4个管理区。 2001年原七里坪的茅坝、莲花又划入三岔辖区。2002年撤销管理区合并大村,全乡下设茅坝、莲花池、三坝、梨子坝、王家、燕子坝、河湾、水洞、茴坝、汾水、鸦沐羽、阳天坪等12个村和三岔口1个社区,共计65个地名组至今。 2017年撤乡设镇,原行政村、社区名称不变,全镇下辖1个社区、12个村,共计65个村(居)民小组。
热门文章
级索镇
杏坛镇
土门镇
清凉峰镇
郭里镇
石西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