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名称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拼音

Láncāng Lāhùzú Zìzhì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云南省

所在城市

普洱市

所在区县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名称含义

因河流“澜沧江”流经县境东部,以江河命名,且是拉祜族聚集地,故设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

名称起源

因河流及民族自治得名。

名称历史

西汉时期,澜沧属益州郡管辖,郡治在今晋宁。从东汉到隋朝末年,属永昌郡,郡治在今施甸,唐南诏时称“邛鹅川”,属银生节度地,府治银生城(今景东)。宋朝大理国兴起时为倮黑部地,属永昌府。元朝开始在澜沧设治木连路军民府,治所哈瓦(今孟连)。至明永乐四年(1406),置孟连长官司,包括今澜沧、西盟、孟连及双江、沧源之一部分。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设孟连宣抚司,属孟连宣抚司管辖,上隶永昌府。清乾隆十二年(1747),孟缅长官司升为缅宁厅(属顺宁府),又改属缅宁厅,分上改心、下改心两巡检司。光绪十三年(1887),置镇边直隶厅,厅治始设圈糯(今谦六),后迁至今县城勐朗坝,隶云南省迤南道(驻普洱)。1950年4月,澜沧县人民政府在募乃成立,从属普洱专署。1952年,解放西盟阿佤山。1953年,撤销宁江县,将雅口、新营盘划归澜沧,勐阿、勐往划归勐海。同年4月7日,在募乃正式建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954年,从募乃迁至勐朗坝,孟连划出成立自治县。1955年,改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956年,西盟划出建立自治县。1969年,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恢复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