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底洞镇

拼音

Dǐdòng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四川省

所在城市

宜宾市

所在区县

珙县

名称含义

此地明朝时期尚有僰族聚居。底洞镇的地域专名一说是由少数民族地名译音“底东”而成;另也有传说是在底洞场的洛神河边,即现凉水井处有山洞较深,可撑竹筏入内打鱼。后因岩石塌陷把洞堵塞,故此得专名“底洞”。

名称起源

历史沿用。

名称历史

底洞镇地域,明洪武年间,始建底东堡;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底东堡改设为水路乡;清乾隆十年(1745),水路乡改称知乐乡。1920年,知乐乡改称底洞乡。1949年,底洞乡属珙县第三区(上罗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2月,底洞乡属珙县一区(城关区);1951年1月,底洞乡地域分设为底洞、罗通、陈泗、德胜四个乡;并将原属二十、二十一保部分地段和十九保划给新建立的玉和乡,其余地方调整为26个行政村,分别划属四个乡辖;1956年,罗通乡并入底洞乡,陈泗、德胜两乡合并组建陈胜乡;1958年成立底洞人民公社,1962年分置为底洞、罗通2个公社,1984年撤公社设乡复改为底洞乡、罗通乡;1992年9月,撤区合乡并镇底洞乡、罗通乡所辖行政区域,组建底洞镇;2006年8月,陈胜乡并入底洞镇,属珙县辖,现下辖圣浦社区1个城镇社区,锦绣、水竹、源建、惠民、两河、利民、富源、陈泗、芭蕉、板栗、大地、顶古、罗通、普新、瑞民、同义、文化、盐井、周家共19个行政村,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