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

名称

寿光市

拼音

Shòuguāng Shì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山东省

所在城市

潍坊市

所在区县

寿光市

名称含义

一是闾丘长老乞寿说。乾隆《续寿光县志》开篇即言:“昔齐宣王田于杜山,闾丘长老进而乞寿,此寿光之名所自昉也。”嘉庆《寿光县志》载:“寿光之名,盖昉于齐宣王时,闾丘长老乞寿之辞。”二是人寿地平说。清初,儒学大师、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安丘人士张贞在康熙《寿光县志》序言中写道:“寿光,青州属邑也。相传人多长年,且其地濒海,弥望皆平田息壤,无绝厓倒壑之观,故名寿光。”另说为:“年长曰寿,地平为光”,相传历史上寿光地面人多长寿,地势平坦广袤。

名称起源

西汉置寿光县。1993年6月1日,撤销寿光县,设立寿光市。

名称历史

夏朝,属斟灌国。斟灌国故城即今寿光留吕乡斟灌村。商朝,寿光属齐地,在逢伯陵的封域之内。西周,属纪国。周庄王七年(前690),纪为齐所灭,改称剧邑。故城在县城南纪台村。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寿光境内有剧邑、益邑。秦朝,寿光地为剧县、益县,属齐郡。西汉,置寿光县,属北海郡管辖,自此史书始见寿光县之名。东汉时,寿光县属青州乐安国。三国魏时,寿光县隶属青州乐安郡。另有属青州齐郡益都县。西晋,寿光县隶属青州乐安国。南北朝时,无寿光县名,在今县境内有隶属青州北海郡的剧县、隶属青州齐郡的益都县、隶属青州乐安郡的博昌县;以及南朝宋侨立的隶属冀州河间郡的南皮县(在今城东北五台乡)、乐城县(在今城东洛城乡)。北齐天保七年(556),益都县移至青州东阳城。剧县、南皮县、乐城县均撤销。隋开皇六年(586),在南朝宋博昌故城复置寿光县,隶属青州北海郡。十六年(596),于寿光县南置闾邱县。到大业初年,撤闾邱县,并入寿光。唐、宋、元、明、清各代,寿光县治均在今县城。唐代隶属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宋代隶属京东路青州。金时属山东东路益都府。元代隶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代隶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清代隶属山东青州府。1912年,属青州府。1913年,废府,属胶东道。1925年,属淄青道。1928年,道废,直属于省。1938年,属山东省第八行政督察区。1941年2月,属第十四行政督察区,中国共产党于1940年6月建立寿光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清河专区;同年12月,属清河行政主任公署清东办事处(1941年7月改为清东专署)。1944年3月,属渤海行政区第五专区。1944年4月,撤销后,又另建昌潍县(包括昌邑部分区、村)。昌潍县于1945年10月撤销。寿光县范围是今县境北部地区,于1948年7月建立(开始曾称寿北县),属山东省渤海区第三专区(后改称清河专区)。1950年5月,改属山东省昌潍专区。寿南县范围是今县境的南部地区,1948年7月建立,属山东省昌潍专区。1945年8月,益寿县建立。1952年6月,撤销。抗日战争以前曾属寿光县第五区的各村庄,分别划给寿光县、寿南县和益都县。1953年8月,寿南县并于寿光县,隶属山东省昌潍专区。1967年,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属昌潍地区。1981年7月,改称潍坊地区属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改称潍坊市属潍坊市。1993年6月1日,撤销寿光县,设立寿光市,由山东省直辖。1993年6月23日,由潍坊市代管。2007年8月,大家洼街道划归潍坊市寒亭区辖。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