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县

名称

芷江侗族自治县

拼音

Zhǐjiāng Dòngzú Zìzhì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南省

所在城市

怀化市

所在区县

芷江侗族自治县

名称含义

因著名诗人屈原“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芷江”,又因境内少数民族多为侗族,故得名。清同治《芷江县志》载:“芷溪源出明山,流入水,向产芷草,邑之得名以此。”

名称起源

清乾隆元年(1736)置芷江县,1986年设立芷江侗族自治县。因河流和侗族聚居而得名。

名称历史

汉高祖五年(前202),始设无阳县,属武陵郡。东汉时裁无阳,并入辰阳县。晋太康年间,以故无阳县地置舞阳县。晋义熙年间,迁治于故镡成县,南朝宋因之,齐时改舞阳为㵲阳。梁时改㵲阳为龙檦县。唐贞观八年(634),以辰州龙檦置巫州,龙檦改龙标,又析龙标置夜郎、朗溪、思微三县。天授二年(691),改巫州为沅州。开元十三年(725),沅州复为巫州。五代长兴三年(932),楚王马希范以叙州潭阳县置懿州。宋熙宁七年(1074),撤销羁縻州,在懿州新城(今县治)置沅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为沅州路,领卢阳、黔阳、麻阳三县,属湖广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改府为州,以州治卢阳。清初置沅州,隶辰州府。乾隆元年(1736),升沅州为府,属湖南布政使司,增置芷江县附郭。1912年,裁县存府。1922年,废辰沅道,芷江直隶于省。1935年,属芷黔麻晃行政督察区。1936年,属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次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40年属湖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芷江县属会同专区。1952年,芷江专署易名黔阳专区。1968年,改称黔阳地区。1981年6月30日,更名为怀化地区,芷江县随隶之。1986年9月22日,撤销芷江县,设立芷江侗族自治县。1997年11月29日,怀化地区改设为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随之改属怀化市。

芷江侗族自治县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