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

名称

金沙县

拼音

Jīnshā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贵州省

所在城市

毕节市

所在区县

金沙县

名称含义

含义为:一取于古人“政治修明,可使黄金与沙土同价”;二取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披沙拣金”之语,比喻细心挑选,去粗存精,以示金沙人民精明伶俐、勤劳勇敢之意。“金沙”县名在1932年1月28日,省民政厅长黄道彬呈省主席王家烈核定,转报国民政府内政部批准。沿用至今。

名称起源

县城所在地,原名打鼓新场。以打鼓新场东南郊地名“金宝屯”、东北郊地名“沙溪坝”各取首字合为“金沙”县名。

名称历史

秦汉时期今县境属鄨县地;晋和南北朝时,曾属牂牁郡、平夷(蛮)郡;隋唐时期,境内东部属牂牁县,西部属土著豪族分割区。隋大业十年(614),牂牁地域置信安县。唐武德二年(619),改信安县为信宁县,隶属义州。唐贞观四年(630),移县于播州。唐天宝元年(742),改黔州为黔中郡,义州属黔中郡督领。宋代,境内东部属遵义播州,西南和西部属罗氏鬼国地。元代,顺元路军民宣抚司所辖亦奚不薛地,为土流并治区域。其中境内建有沙溪等处蛮夷长官司,为军民双领机构。元大德十年(1306),改沙溪等处蛮夷长官司直隶四川省。明改属贵州宣慰司(土官制),永乐十一年(1413),置贵州布政使司(行省流官制)后,沙溪安氏宣慰同知职转为比喇(织金)安氏。改沙溪等处蛮夷长官司为沙溪巡检司、流官制。仍为土流并治。明天顺年间(1457后),播州辖五拥、沙溪2里达20多年,水西收回隶沙溪巡检司。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至明末,因战乱,沙溪巡检司地域辖置变化多次。清顺治年间,境内开场于打鼓寨,取名打鼓新场。清康熙五年(1666),水西改土归流,置大定、平远、黔西三府,境内大部为黔西辖。不久撤黔西府改并大定府,又为大定辖至清亡。民国初,打鼓新场为黔西州新民里治所、后改隶黔西县。1941年,从黔西、大定、遵义等3县析设金沙县。1949年,属毕节专区。1970年,属毕节地区。2011年,属毕节市。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