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彝族自治县

名称

漾濞彝族自治县

拼音

Yàngbì Yízú Zìzhì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云南省

所在城市

大理白族自治州

所在区县

漾濞彝族自治县

名称含义

漾濞古称“样备”,初为部落名,后为巡检司名,今为自治县专名,得名于境内大河漾濞江。另一说漾濞二字源于漾江、顺濞河的合称。古籍中的“樣備”二字,属彝语音译,其意为“能人河”。在首次地名普查中考析,来自于漾濞江的彝语名称“梯備厄”的汉译简写,书讹为“樣備”;由于“備”与“濞”的方言读音相同,因而在历史长河中演变为“漾濞”,故而得名。

名称起源

因河流及主体民族得名。

名称历史

漾濞故地自西汉王朝在云南置郡县、经略西南起,今漾濞县地先后为益州、永昌、云南各郡所属,唐初六诏称雄时为样备诏(又称蒙巂诏)地。宋朝时为大理国属地,元朝分属永昌府及蒙化府。明、清大体沿袭元制,其间自明洪武十七年(1384)以后在漾濞之地设有样备(驻地在今漾濞县城附近)、打牛坪(驻地在今太平乡)、箭杆场(驻地在漾江镇)三个巡检司。1912年,以样备、打牛坪三巡检司故地及云龙、洱源的部分边远插花地设置漾濞县,“划拨土地最多者首永平、次蒙化、次洱源、次云龙。”设县之初属蒙化厅,1914年,属腾越道,1929年,直属省。1912年6月1日,正式设立漾濞县,1950年属大理专区,1956年,改属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撤销并入大理市,设漾濞区。1961年,复置县。1985年6月,撤销漾濞县,设立漾濞彝族自治县,一直沿用此名称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