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恒合土家族乡

拼音

Hénghé Tǔjiāzú Xiāng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重庆市

所在区县

万州区

名称含义

因原恒合乡为云阳县插入万县飞地,四周与万县接壤,当地居民主要以土家族人为主,乡名取义两县边境永远合谐共处,边界争议协商解决,故名。现因南邻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取意两县边境永远合谐共处,辖区内土家族人口较多,故名。

名称起源

2000年12月设恒合土家族乡,寓意万县云阳两县边境永远合谐共处得名。

名称历史

夏属梁州。商周时期属庸国境域。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巴国、楚国辖地。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析朐忍县,设置羊渠县(取“羊飞山下有盐渠”之意)。三国蜀汉建兴八年(230)十月省羊渠县改置南浦县。南朝梁末,南浦县继东晋永嘉后再次陷没于“蛮夷”,境内属南浦侨县。西魏属鱼泉县。北周属万川县。隋属南浦县。宋属龙渠县,宋属龙渠县,元省龙渠县后属忠州南宾县。明洪武十四年(1381)省南宾县后大部属万县,云阳县、奉节县、利川县在境内有飞地。清代属万县市郭里七甲和云阳县、奉节县、利川县飞地。清宣统二年(1910),云阳县划分自治区域时设置恒合乡。1929年自龙驹乡析置凤鸣乡,属万县。1930年初恒合乡分置为磁洞乡、里坪乡、石桶乡、谷庒乡,隶属云阳县。1931年万县凤鸣乡撤并入万县市七乡。1933年磁洞乡、里坪乡、石桶乡、谷庒乡合并为恒合乡,驻地老鸦塘,仍属云阳县。1935年自万县市七乡析置凤仪乡。1941年,为解决飞地问题,云阳县恒合乡所属芋头坪(今恒合乡玉都村境内)、石桶坪(今恒合乡石坪村境内)、李(家)坪(今恒合乡里坪村境内)、蒲家沟(今恒合乡里坪村境内)、磁洞沟(今利川市谋道镇境内)、上相师沟(今恒合乡枫木村境内)、青㭎坝(今白土镇青㭎村境内)、田家(今恒合乡枫木村境内)等地划入万县,乡政府迁驻五童庙(同年,奉节县智水乡特编第一、第二保划入万县凤仪乡)。1953年7月从恒合乡划出曾家坝、里坪、玉斗坪3个村组建曾家坝乡,1955年曾家坝乡并入恒合乡。1955年5月19日,将由湖北利川县划入的水口乡并入凤仪乡(今恒合乡水口村境内)。1958年11月恒合乡、凤仪乡分别改为恒合公社、凤仪公社,1961析置曾家坝公社。1966年11月恒合公社、曾家坝公社、凤仪公社改名星火公社、雄心公社、永胜公社,1975年11月恢复原公社名。1985年4月公社改为乡。1992年10月曾家乡并入恒合乡,乡政府驻地由五童庙迁驻三元场。1992年12月,万县地区撤地设市,撤销万县改为万县市,设立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恒合乡、凤仪乡隶属万县市五桥区。2000年12月恒合乡改为恒合土家族乡。2004年8月撤销凤仪乡,其辖区并入恒合土家族乡,2005年4月,撤销五桥移民开发区恒合土家族乡隶属万州区,乡政府驻地迁驻凤仪场(即原凤仪乡政府所在地老鸦塘)凤康街8号,沿用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