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漳河水库

拼音

Zhānghé Shuǐkù

类别

水库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荆门市

所在区县

东宝区

名称含义

“漳河”指河流名称;“水库”指用来拦水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

名称起源

以水库所在河流名称命名。该水库建在漳河下游,系拦截漳河之水,故名。

名称历史

建库前,每逢暴雨、山洪汹涌,两岸往往溃决成灾,增加长江洪水压力,严重影响荆江大堤安危;新中国成立后,垱河人民政府十分关心沮漳河的开发治理;1952年至1954年水旱灾连续为害,干部、群众要求治理漳河的愿望更为迫切;1953年至1957年,省水利厅组织力量对沮漳河的水文、地形、地质进行了反复勘测,并提出了兴建漳河水利工程的设想;1957年11月,在全省水利会上,张体学省长提出要兴建漳河书库;1958年2月省水利厅副厅长漆少川、徐金彪,会同荆州地委书记孟筱澎、荆州专属副专员饶民太以及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察勘,选择水库坝址,讨论工程规模;1958年5月初,中共湖北省委、省人委在随县召开水利现场会,会上正式确定兴建漳河水库;1958年6月5日,经湖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漳河水利工程总指挥部,任命荆州地委副书记梁久让为党委书记,荆州专属副专员饶民太为总指挥长;1958年6月9日,指挥部干部、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漳河设计组、省水利厅工程一团施工技术人员及荆门县民工先后进入施工现场;1958年7月1日,观音寺导流隧洞响起了施工的第一炮;1965年3月建成;1966年发挥效益;1976年至1978年,将观音寺大坝加高2米,林家港大坝加高1.5米,副坝加宽2米,在观音寺库区增建崔家沟非常溢洪道;1987年将码头砦原临时溢洪道6孔规模改为4孔,每孔净宽12米,历时7年,于1994年6月竣工;1998年,以险工险段陈家冲溢洪道和副坝为重点的三期工程开工;至2003年,完成漳河烟墩闸、崔家沟非常溢洪道、明槽等整险加固工程,续建王家湾非常溢洪道;至2005年,漳河水库枢纽工程,正常防洪能力达到防御500年一遇洪水,非常运用、启用崔家沟非常溢洪道,可抗御500年一遇洪水,同时启用王家湾非常溢洪道,可抗御可能最大洪水。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