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东护城河
拼音
Dōnghùchéng Hé
类别
河流
所在省份
北京市
名称含义
是古时由人工挖凿,环绕整座皇宫等主要建筑的河,具有防御作用,所以叫护城河,又因该护城河在东部,故名。
名称起源
由当地约定俗成。
名称历史
老北京护城河的历史,可以远溯到元大都时期,但真正成形从明代算起。1368年(明洪武元年),明朝军队攻占元大都后,为易于防守,于1371年将元大都北城墙南移,并利用高梁河、积水潭(太平湖部分)作为北护城河。1419年,又将元大都南城墙南移,并新挖开护城河(即前三门护城河)。对于元大都的东、西护城河,则仍按元代旧制,只是分别向南伸延与前三门护城河接通。1950年市卫生工程局曾疏浚一次,1972年再次疏浚,并在东直门处建橡胶坝一座。1972年开始改建,1973年兴建东直门、十条豁口、朝阳门、建国门四座桥梁,将桥下河道改建成暗沟,因桥下暗沟又长又深,留下的明河段所剩无几,还要再次挖深,市政府决定将东护城河全部改建成暗河。1978年,拆除橡胶坝,全部改为暗渠,1984年竣工。
简介
位于北京市中部,跨东城区、朝阳区。起于东城区东直门街道,止于朝阳区常营地区。长约5.24千米,流域面积约为12.6平方千米,是3级河流。该河流为内流河、地上河、常年河。河流历史文脉和特色文化内涵的信息:明代在原高梁河、太平湖、坝河基础上开挖建成。
热门文章
庞凌河
廻龙溪
麻哈大河湾
鱼岙坑
老桂冲
恰夏
赛周塘
玉碗河
龙潭箐
浩特热汗沟
伯勒先
祭龙潭
广蒲河
五中沟
博尔图额肯萨拉
碓窝沟
汇流渠
乌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