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

名称

南湖

拼音

Nán Hú

类别

湖泊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武汉市

所在区县

洪山区

名称含义

“南湖”指位于武昌之南的湖泊。

名称起源

因位于武汉市武昌(武汉市原被分为汉阳、汉口、武昌)之南而得名。

名称历史

南湖有古今之分。古南湖包括今武昌蛇山以南的全部地区,当时湖水辽阔,与江相通。陆游《入蜀记》描述:在蛇山南楼上“下瞰南湖,荷叶弥望,中为桥曰广平,其上皆列肆,两旁有水阁极佳。山谷(黄庭坚)云:‘凭栏十里芰荷香’,谓南湖也。”宋人祝穆《方舆记胜》载:“南湖外与江通,长堤为限,长街贯其中,四旁居民蚁附。”长堤变成长街,即今解放路南段。 至明初,因淤泥和围湖造田等原因,南湖湖面逐渐缩小,变成许多互不相连的小湖,长街之东有长湖(已消失)、磁阳湖(今紫阳湖)、歌笛湖(已消失)、西湖(已消失),长街之西有菱湖(已消失)、都司湖。清道光年间,周天爵在武昌城之外、江夏县城之南,白沙洲至武金建有30千米大堤。至19世纪末,因大堤年久失修,仅有残堤可见。当时,江夏县城之北,武胜门外,新河经红关至青山有15千米长堤。每年夏季江水灌入,包括南湖在内的汤逊湖、黄家湖、青菱湖、巡司河诸湖及河道100余平方千米的地方成为一片汪洋,湖周百姓为水患之苦。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督鄂,开始修堤。初从红关至青山之堤着手,分成8段,委官员分别承修。完工后,乃修白沙洲至金口之堤,分10段兴修。新堤约25千米。为使内水可泄,外水不入,在巡司河口兴建武泰闸、青山建武丰闸。自此,南湖之畔人烟逐渐稠密。《武昌要览》(1925年版)载:“南湖至县东南十五里,周二十里,旧名赤栏湖,与江通,湖旁居民甚多。” 《武汉市志·农业志》(1991年版)记载:南湖1936年面积为14.067平方千米,1957年面积为面积为11.533平方千米,1982年实测面积6.4平方千米。2012年市政府公布的《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南湖水面面积7.67平方千米,岸线长度为23千米,将南湖芦湾湖北汊水面和南湖幸福湾公园水面纳入南湖水域保护范围。

南湖

南湖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