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查干沐沦河

拼音

Qagaan Moron Hé

类别

河流

所在省份

内蒙古自治区

所在城市

赤峰市

所在区县

巴林右旗

名称含义

“查干沐沦”系蒙古语,汉译“查干”为“白色”,“沐沦”为“河”之意。

名称起源

因蒙古族将“白色”视为上色,巴林右翼旗第九代札萨克王爷曹德那木道尔吉执政期间(1776~1827年),西藏活佛班禅额尔德尼到旗内为曹德那木道尔吉诵经祈福,得知境内有名河“黑水”(乌龙江),以为不祥,故改为“查干沐沦河”。

名称历史

查干沐沦河古称“黑水”蒙古语称“喀喇沐沦”。据《辽史•地理志》所载;宋使薛映去上京时,途中过潢水石桥后,又行五十里,渡黑水河。《辽史•地理志》还载:“黑水之地,岩谷险峻(指上游)。圣宗秋畋,爱其奇秀,建号庆州(今旗内索博日嘎镇)。驻跸,爱慕曰;吾万岁后,当葬此”。由此可见,黑水河畔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又据《梦溪笔谈》载;“胡人言黑水源下委高,水曾逆流。予临视之,无此理。亦常流耳,山在水之东(指黑山,今赛罕汗乌拉),大抵北方水多黑色,故有胪龙郡。北人谓水为龙,胪龙即黑水也。黑水之西有连山,谓之夜来山,极高峻。契丹坟墓皆在山之东南麓。近西有辽祖射龙庙。在山之上有龙舌藏之庙中,其形如剑。山西别是一族,尤为劲悍,惟啖生血肉,不火食。胡人谓之山西族,北与黑水胡,南与鞑靼接境”。据现代作家郭振有所著的《巴林通》上部“白水长流兮查干沐沦河”中写到;“查干沐沦河,为塞北名河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辽代,便以“黑水”而著称。文中引用五代时中原人胡峤在《胡峤陷北记》中描述道:“已出谷,得平地,气稍温。又行二日,渡湟(潢)水;又明日,渡黑水,至汤城淀(今巴林右旗东南部草原),地气温高。契丹苦大寒,则就温于此。其水泉清冷,草软如茸,可藉以寝。是地多异花,一曰旱金(今黄花),大如掌,金色烁人;一曰青囊,如中国(中原)金灯,其色青蓝可爱(今兰花草)”。说明当时河流两岸水草丰美,风景秀丽,水利资源相当丰富。北宋使臣沈括记述的也极为翔实,“自保合馆(今大板镇附近)北行数里,有路出。北走上京(临潢府),稍西又数里,渡黑水,水广百余步,绝水百余家,泥漫,瓦房相半,筑垣周之”,沈括所行路线是从今天的原查干沐沦苏木西北,沿查干沐沦河上溯而行,正处河的中游地段。辽代的“黑水”之名,源于其上游有辽代名山“黑山”(今赛汗罕乌拉)和黑水岭(今索博日嘎镇王坟沟)。其沿岸又有黑水镇、黑河州等名胜。辽、金、元三代“黑水”名称一直沿用。明代时曾一度改为“乌龙江”仍有“黑水”含义。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期,巴林右翼旗第九代札萨克王爷曹德那木道尔吉执政期间(1776~1827年),西藏活佛班禅额尔德尼到旗内为曹德那木道尔吉诵经祈福,得知境内有名河“黑水”(乌龙江),以为不祥。因喇嘛教崇尚白色,故改为“查干沐沦河” ,沿用至今。此河巴林右旗境内跨索博日嘎镇、查干沐沦苏木、大板镇、查干诺尔镇。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标签:地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