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有龙湖公园,故得名。

因辖区内清源河而得名。

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善国之美誉。因街道地处滕州市区南部,即“善国之南”,因而得名。

以自然气象命名。因境内四时多燠,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美誉,故名。

前卫镇是座古城,晋代慕容皝时设集宁县,北魏仍设集宁县,唐贞观十年置威州,辽(1021)称来州,金代时(1151)名为宗州,后又称瑞州。元称瑞州。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广宁前屯卫,辖左、中、右、中前、中后五千户所。清顺治元年(1644)裁卫,康熙三年(1664)改属宁远州。光绪二十八年(1902)隶属绥中县。民国初,前屯卫为第二保甲区,1925年,为第四警务区。1931年,为前卫村和背荫嶂村。1946年,设前卫乡和平川营乡。1948年,绥中解放,设前卫七区和前卫八区。1958年,成立前卫革命

因境内有一条天然河,河水清澈,故得名清水河街道。

横梁,取境内有山如大梁一样横亘之意,故名。

遂宁,别称斗城,历为郡、州、府、专署和县的治所,作为地名始于东晋。东晋与十六国并存,而遂宁则属于十六国中的成汉国。当时,各国统治者之间连年混战,成汉国统治者内部也为争权夺位斗争不息,人民痛苦不堪。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大败李雄遗部李势,灭成汉国,结束了四川长达50多年的混战。当桓温凯旋而归,途经县境时,但见风和日丽,歌舞升平,一派和平安宁的气氛。这位长年征战沙场的将军感慨万端,一种厌恶战乱、渴望太平的思绪油然而生,因而在此处设郡,定郡名为“遂宁”,取“平息战乱,遂得安宁”美好寓意。

“香坊”名称源于有人在此开设的线香作坊。

“白”是古“濮越”族“濮”的谐音,“层”是古渡口到白层寨有“百步阶梯”之谓,故把族称与地理环境结合得名“白层”。

相传,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第一次出征时集兵于此,时称“大赵”,后发展为大赵镇,后演化为代召。因乡政府驻地在代召村,故名代召乡。

清雍正年间,有个名叫李培的山东人渡海辗转来此谋生,被这一带占产的白姓人家收为佃户。后李氏人丁兴旺,数十年竟成大户,故驻地因此得名。

洛埠原名“洛垢”,“脏”之意。1922年更名为“洛姤”。1942年湘桂铁路通车后,江岸修起码头,发展成商埠,更名为“洛埠”。

因驻地万年场得名。此境乃古代阆中到成都的黄柏大道的咽喉之处。相传:刘备当年经此曾在境内住宿过;蜀将张飞、赵子龙等部曾在这一带镇守过。故境内有子龙垭、龙宿庵、夜哈垭等地名。为了永久纪念这些历史人物,故有千秋垭、万年垭等地名,以期流传万代千秋改万年场。

明末,皇甫氏兄弟为避兵乱自今武陟县迁此,分居前后两处建村,清初前村逢集市,故名。

位于小凌河南的街道。

“黄羊洼”在此指黄羊洼村,该地水草丰美,经常有黄羊出没,故名。

双滦,取境内自然地理实体双塔山和滦河首字组合得名。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