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归化城的回民聚集区。清康熙年间,呼和浩特市和张家口市为两大贸易地。从那时开始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区的回民商队留居归化城,另有山西大同,右卫的回民商队,也定居“归化城”。他们以经营商业、屠宰、驼运为业。乾隆二十年(1755),又有天山南北麓的回民数千人,随清军来到呼和浩特,住在城东南的八拜村,以后又迁居旧城北门外一带。

以古地名石湖而得名。

此地有六个山头而取名“六角堡”,后衍化为“落卜堡”,简称“落卜”。

长堎地区过去是荒山秃岭,原是望城岗向东南延伸5华里长的堎式的山,旧称长头堎,简称长堎。

乾隆《永顺府治序》曰:取永民之顺化之意。

与沈阳的一条老河沈水有关,沈水的走向与现浑河不同,在现在的地方以南五里处,故名五里河。五里河街道是沈河区管辖的一个街道。

维古,藏语,意为欢乐。寓意此地居住欢乐吉祥。

“萨嘎”,藏语意为“喜爱之地”。14世纪帕竹政权在西藏推行宗制度时,即在此设“萨嘎敦巴宗”。人们习惯称之为“萨嘎宗”。

取聚财聚福之寓意,故名汇鑫街道。

磁灶,该地自南朝以来,以开窑设灶烧制陶瓷(同磁)而得名。又因该地位于梅溪(俗称九十九溪)支流之畔而别称梅溪、梅里。

三户人家的意思。

“北山乡”意为北山脚下的乡镇。

古时此为建德、寿昌两县交界地带。相传,因之兵乱盗盛。人们为了防备兵盗,筑一大土堆,堆上建一高楼,楼中设有钟和鼓,既报警,又报时,人称更楼。居民集居其下,故称其地更楼底或更楼下,简称更楼。街道名因此而来。

因其驻地于功桥自然村,且相传有僧人化缘庙,所剩余款,用于建桥,称功剩桥,村以桥名,简称功桥,故得名。

重庆得名由来,主要有如下说法:一是“双重喜庆”说。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赵惇于正月封为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遂将他潜藩之地恭州升格为重庆府。二是“二庆之间”说。认为“重庆”得名于它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顺庆府和绍庆府“二庆”之间,故谓之“重庆”。明曹学佺《蜀中广记》认为“重庆者,以介乎顺绍二庆之间也”。三是反复颂祝自励说。典出《诗经·鲁颂·宫》:“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郑玄笺:“此庆僖公勇于用兵,讨有罪也……此又庆僖公勇于用兵,讨有罪也。中时鲁微弱,为邻国所侵

因辖区内有辽代云居寺、智度寺双塔而得名。

因驻地在南戴河村,故得名南戴河街道。片区位于戴河以南,故此得名南戴河。因街道驻地南戴河村而得名。

清朝中期,文达、那东两粮目分治,文达系佤语,意为小寨;那东系傣语,意为平田。后两地合一,分别取两地第一个字,得行政区划名称“文东”,为佤族聚居地,故而得名文东佤族乡。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