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指西边高耸入云的紫山,如一道天然屏障,故名“西屏”。

“水定镇”,汉语,旧名乌哈尔里克。为“伊犁九城”之一“绥定”,意为安抚使之稳定。

清中叶以前,这一带农副产品交易集市设在今大南岔梁家川。同治间陕甘回民大起义,东北山区数十里之内一片荒芜。光绪初新设集市于今地。新集之名是相对旧集市而称之。又因为是乡级行政区域,故而起名新集乡。

迎接春天的到来。

矿产资源富集的地方。

因坐落在李七庄村而得名。

设立街道办事处时,因其主要管辖范围是南山路地段,故名南山路街道。

西乡塘,原名为西乡,明洪武十四年(1381)设置。明清时期是南宁往百色方向的第二个驿站(古称“铺”或“塘”),惯称西乡二塘,简称西乡塘。

因境内有二龙山而得名。

“羊昌”为羊场的谐音,昔以“未”日赶场,故名羊昌,境内主要河流故名羊昌河,羊昌乡取自该河流地名。因该地是以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成立的乡级行政区。故得名。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置余杭县,其义不明。据近代地名学家考证:“余杭”,系越语地名。当时浙江境内主要居民为少数民族越人,浙江诸县多以越人方言为名。据东汉《越绝书》:“越人谓盐为余。”同类地名还有余姚、余暨(今萧山)等,都是与盐有关的越语地名。在两晋与南朝之间(约公元三世纪至四世纪),有人对余杭一名在地名解释上作汉化。晋人司马彪(?~306)撰《续汉书》(此书已佚)的《郡国志》时引用民间传说,曰“禹航者,夏禹东去,舍舟航登陆,因以为名。”此外,还有人引用《说文》中“杭者,方舟也;方舟者,并舟也

据说唐代为祭祀“安史之乱”中坚守睢阳而壮烈牺牲献身的忠义将领张巡,在这里建有一 个忠烈庙,这个庙是当地的第一个庙,遂名首庙,后经口耳相传产生口误,将“首庙”叫成了“庙首”,故得名。

根据驻地黄家楼村得名。

因驻穿芳峪村而得名。

塘,古时的驿站,延伸义为路程计算单位,以10华里为一塘。因驻地四塘圩(或称四塘街)一带距桂林城约40华里,故名。

在小金湾地域的东乡族乡。

取地处高岗之意。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新任镇戎军彭阳城寨主胡安戎与民相约,广植白杨树绿化城池,人们便将彭阳城称做“白杨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驻节固原的三边总制杨一清展筑包山城时,也栽种白杨树以供牧马遮荫避凉,使白杨城之名得以延续。1987年设镇时,将白杨城的“杨”改为彭阳县的“阳”,定名白阳镇。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