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名称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拼音

Xiāngxī Tǔjiāzú Miáozú Zìzhìzhōu

类别

地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南省

所在区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名称含义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区,故名。

名称起源

1957年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因地理位置处于湖南西北部且为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区而得名。

名称历史

战国时期属楚黔中郡。西汉时期属武陵郡。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两晋属荆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时期属黔中道。宋朝为荆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朝为湖广行省恩州宣慰司、辰州路、澧州路和四川行省永顺宣慰司,以及新添葛蛮安抚司地。明朝置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余为岳、辰两州地。清朝置永顺府和凤凰直隶厅、乾州直隶厅、永绥直隶厅,东北部为澧州地。1914年到1922年为辰沅道。1938年到1949年为第八、九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分属沅陵专区和永顺专区。1952年,设立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年,湘西苗族自治区改设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设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升为地级,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县划归大庸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