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汉江
拼音
Hàn Jiāng
类别
河流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区县
仙桃市
名称含义
汉:指发源于嶓冢山向东流的漾水,漾水即汉水;江:指比较宽阔、水流量大的河流。
名称起源
《禹贡》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由此可见,汉江因漾水东流而得名。
名称历史
汉江与长江并称,是中国的千古名川。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形成了汉江的基本走向。自《诗经》、《尚书》以下,歌咏记录江汉的诗文代不绝书。 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流经陕西、湖北,在汉口汇入长江;古时,汉江中、上游河道稳定,下游原为洪泛区,河系发育,变迁频繁。成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的《元和郡县图志》载:“沔水在县南八十步”(古时一步为六尺)。又据1989年出版的《沔阳县志》载:“仁寿三年(607),改复州为沔州,改建兴县为沔阳县。旋改沔州为沔阳郡,郡县治所均设今沔城。”由此可见,江汉当时的河道在今沔城以南480尺。沔城能成为一千多年的郡、州、府、县治所,以及沔城镇郊的“江北村”、“祭江亭”等地名,也是有力的佐证。 在明成化二十年(1484)以前,汉江“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东荆河,入口在沌口。明成化年间一次特大洪水,形成了今天的汉水河道。”(见《湖北地名》1980第三期)。综上所述,在公元1484年以前,汉江下游正流与今东荆河的流向大致相同。 明成化年间后,汉江下游主流始于钟祥铁牛关,经永隆河、天门河至大别入江,其支流有12条。据《天门县水利志》载:江左铁牛关、狮子口、旧口、张壁口、黄傅口、操家口、唐心口、泗巷口、官吉口等9口,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堵筑。再据光绪《沔阳州志》载“自铁牛与诸河即筑,汉水无从分泄,尽归襄河,支流遂作主流矣。”仙桃居汉江下游,明代中叶始修垸堤。明嘉靖三年(1524),沿汉水修大小朱家冈沧浪、南池等堤,总长近万丈;十九年筑柴禾垸、道人堤、腰河堤、又塞剅口,长百余里。清乾隆六十年(1795)筑新泊垸、大石垸、恩隆垸、芳洲垸四处,月堤,共571丈。这些堤垸初不相接,各自为阵防洪。自清嘉庆元年至道光十年(1786-1830),境内刘家河、杜公河、叶家河相继堵筑,形成汉水南堤,计长9501丈。清代、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对江江干堤多次进行培修,翻修隐患,填塘固基,砌坦护岸。从1952年至1980年汉江南堤仙桃段培土加固工程共完成土方1489.9立方米,1980年到1989年,每年仍以80-100立方米土方用于干堤维修,江江干堤已成为仙桃北部的防洪屏障。
热门文章
西巴漏河
刘公河
巨野河
龙拱河
瀛汶河
南大沙河